|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陈文玲:​2021年全球经济恢复的十大风险
点击:  作者:陈文玲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4-19 09:09:35

 

1.webp (41).jpg
【编者按】本文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局副主任、总经济师陈文玲在4月16日召开的“经济每月谈”上的主题发言。现经作者授权昆仑策网和“昆仑策研究院”发布,以飨读者。
 
2020年由于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进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21年世界经济将全面恢复增长,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和国际格局演化导致的各类风险不容忽视,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各方面挑战和不确定性。

一、全球经济将比2020年大幅度恢复增长


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整体萎缩3.3%,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出的超额财政支持以及2021年下半年新冠肺炎疫苗推广对经济复苏将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全球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复苏的速度可能比此前的预期更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1年预计全球经济将增长6%,高于此前预测的5.5%。2022年为4.4%,高于此前预测值0.2个百分点。该报告预测,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有较大增长。由于进程分化,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复苏速度不一。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将增长6.7%,其中,中国经济将增长8.4%,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将增长4.9%,印度将增长12.5%。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尽管中国经济已在2020年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但许多其他国家预计将到2023年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在发达国家中,美国预计增长为6.4%,相较之前的预测大幅上调了1.3个百分点。这使美国成为唯一一个将在2022年超过疫情前GDP预测水平的大型经济体。此外,英国将增长5.3%,欧元区将增长4.4%,日本将增长3.3%。总体而言,2021年发达经济体GDP将增长5.1%。

二、支撑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

第一,各国推出经济刺激政策

2020年全球各国应对疫情财政刺激占GDP增长中,美国占27.2%。中国财政刺激占GDP的4.7%,相对温和。美国美元放水,推动全球性通货膨胀的预期和通货膨胀的变化。疫情以来美国的刺激计划将高达10万亿美元,拜登已推出1.9万亿美元刺激方案,还将推出2.3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20年8月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上升约1.25个百分点,在2021年4月初达到约1.75%,恢复至2020年初疫情前水平。全球市场正关注当前美国长期利率的上升,担忧利率持续快速上升可能导致融资环境收紧,进而损害经济增长的前景。

第二,全球经济发展基数低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当前最大的变量,引发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尤其是全球经济遭遇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衰退。2020年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四高”(高债务、高杠杆、高强度政策刺激及高风险)“四负”(负增长、负利率、负收益率及负能量)的特征。与此同时,疫情强化了经济全球化逆流,加剧了各国间战略博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深度重构,科技竞争成为发展的关键变量。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基数低,因而从增长率看复苏态势强劲。

第三,全球疫情相对恢复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疫苗接种速度稳步提升。最近美国平均每天接种的人数是300万人,中国是400万人,目前已经超过1.7亿人。从接种比例来看,全球最高的是以色列,已达到100%,英国和美国接种疫苗的人数,到目前已经超过了50%,美国已经超过52.3%。IMF表示,由于疫苗出现,全球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危机的路径愈发明显。但IMF也同时警告,由于新冠疫苗全球部署不均衡,发展中国家明显落后,因此全球经济发展挑战仍然广泛存在。

第四, 全球贸易和投资相对恢复

在疫情影响下,各国供应链面临着中断的问题,全球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受阻,对全球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影响。然而,随着美国拜登新政府上台,全球贸易秩序有望比特朗普时期有所改善。同时,随着各类区域性经济合作协议的签订,尤其是中国对全球贸易和投资发挥的带动性作用,2021年全球贸易和投资预计会有恢复性的增长。

第五,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一季度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开局良好,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市场预期稳中向好,经济中积极的因素在累积增多。未来,随着市场主体支持政策的继续落实,在宏观政策继续为企业纾困的努力下,在市场主体自身韧性的支撑下,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状况将会越来越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2.9%。其中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环比增长1.51%。货物进出口总额84687亿元,同比增长29.2%。出口46140亿元,同比增长38.7%;进口38547亿元,同比增长19.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75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环比增长1.75%。

三、2021年全球经济面临的十大风险


虽然全球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但复苏进程仍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为确保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继续缩小与高收入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必须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各国也应根据所处的疫情阶段、经济复苏的力度以及经济结构特征及时调整应对政策。

第一,美国作为第一大经济体独善其身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对全球产生极大的外部溢出性

拜登上台后,持续推出宏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产生极大溢出影响。3月31日,拜登公布了一项逾2万亿美元(约13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设施计划。该计划为期8年,作为拜登-哈里斯政府“重建更美好未来”(Build Back Better)计划的一部分,推动电动汽车及清洁能源等领域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拜登表示,基建计划包括就业和家庭两个部分,将是“一代人仅能看到一次的投资”。他指出,新冠疫情让经济分化现象恶化,而且变得越来越明显,是时候自下而上地重建经济,并帮助中产阶层摆脱困境。另外,拜登提出要对电动汽车行业投资1740亿美元,具体措施包括对购车人返款和税收激励,以鼓励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同时拜登政府计划在2030年前兴建5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等。

拜登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目标之一是旨在重建美国老化的基础设施。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2017年对美国基础设施的评定等级为“D+”(等级为A-F),2021年评定等级升至“C-”。虽然评级有所好转,但也表明美国基础设施仍“大多低于标准”,表现出较严重的“恶化”状况。从全球比较看,近二十年来美国基础设施领域的评级在不断下降。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9年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排名位居全球第13位,而2002年则位居5位,17年里下降了8个名次。麦肯锡2016年的研究认为,从2017年至2030年,美国每年需要1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才能跟上经济对基础设施需求。对此,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2021年的报告认为,未来十年美国基建投资总缺口已达到2.59万亿美元,如果不弥补,到2039年美国将损失10万亿美元GDP,损失2.4万亿美元出口额。

然而,拜登的“基建支票”想要兑现,需要闯过层层的难关。如为了给经济刺激计划筹资,拜登政府计划将企业税税率从21%提高到28%。拜登表示,年收入低于40万美元的人不会被加征联邦税收,但这仍然会面临多方面的阻碍: 

首先,国会立法程序上的障碍。美国国会去年12月批准约9000亿美元经济纾困法案后,国会共和党领袖已暗示不希望再出台新一轮大规模经济纾困计划。因此,参议院共和党人不会轻易赞同拜登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提案。

其次,耗资巨大的基建计划预计将进一步加重联邦政府债务压力。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先前预估,2021财年联邦财政赤字或达2.3万亿美元,如果算上3月通过的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这一数字可能再增加1.16万亿美元。

再次,障碍也将来自于地方政府。美国基建投资具有较强的地方属性,投资主体、受益主体也以地方为主。因此,美国传统基建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2019年美国基建投资中,68%为地方政府投资,联邦政府投资占比仅6%。然而,当前美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基建投资能力和意愿存疑。

最后,拜登政府希望通过征税来弥补资金缺口会遭到抵制。拜登的增税计划主要包括: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目前的21%提高到28%;提高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对富人资本收益和死亡时未实现收资本收益加税。这三项增税计划在10年内预计分别为美国政府增加7300、5500、3700亿美元的税收。然而,不同的增税计划将遭到不同群体的抵制。

第二,世界经济真正复苏尚需时日

相比11年前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恢复,2021年全球经济反弹难言强劲。此次疫情导致的全球GDP降幅是2009年的7倍,疫后经济复苏的基数效应远强于上次危机后的复苏,但预期中2021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甚至不及2010年的5.1%。而且,本次复苏预计将很不平衡,会对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各国复苏路径分化,国家间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

受疫情影响,世界上很多最贫困国家正面临着经济复苏疲弱和发展路径受挫的威胁。相对于疫情前的预测,低收入国家、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2020-2024年平均每年的人均GDP损失预计分别为5.7%、4.7%和2.4%,这将导致减贫进展出现倒退。2020年极度贫困人口预计将比疫情前预测值增加9500万人。在2025年之前,低收入国家需约2000亿美元来应对疫情,另外还需约2500亿美元追赶发达经济体。如果基线情景下所识别的风险出现,它们还需要额外的1000亿美元来予以应对。

新兴国家发展也将在疫情影响下呈现差异。金砖国家分处世界不同大洲,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水平不一,产业结构各异。疫情防控方面,印度、巴西、俄罗斯累计确诊病例分居全球第二到第四,南非位居第17,但其总人口感染率并不亚于印度。经济表现方面,据IMF预计,2021年金砖国家虽将恢复正增长,但与东盟新兴经济体不同,金砖国家2021年GDP增幅预计均不足以抵消2020年的下降。

(一)印度: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摆,2021年预计增长12.5%

印度2020年3月25日起实施“封国”,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摆”。一季度GDP还同比增长3.1%,二季度急转直下,同比骤降23.9%,制造业产出一度“腰斩”。印度付出沉重代价的“封国”并未阻止其疫情蔓延。为稳定经济,印度从6月8日起开始解封,之后疫情更猛烈暴发,至9月中旬日新增病例逼近10万,创世界最高记录。之后,“带病”重启的印度经济三季度回暖,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至7.5%,9月工业产出已同比转正。9月中旬后新增病例掉头向下,持续下降至最近日均3.5万人的水平。IMF最新预测,2021年印度经济将增长12.5%。

(二)俄罗斯:能源出口遭受重创

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油气收入。大疫之年全球油气需求萎缩,油气价格大降,重创俄罗斯能源出口。2018年和2019年,俄罗斯原油出口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495美元和454美元,2020年3月以来均价跌至264美元,比2019年大降41.9%;同时天然气出口均价跌至每千立方米101.7美元,相比2019年出口均价186.8美元下跌45.6%。俄罗斯疫情自2020年3月上旬达到高点后一直未有实质性缓解,9月初再次恶化,新增病例持续攀升,每日约28000人,为春季高峰的将近3倍。随着俄罗斯疫情防控局势的好转,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俄罗斯2020年经济降幅和2021年的增幅将好于IMF预期。俄经济发展部日前将2020年GDP降幅从4.8%调至3.9%,同时预测2021年增长率为3.3%,2022年为3.4%,2023年为3%。

(三)巴西:出现近120年来最大的经济衰退

疫情以来,巴西采取减缓新冠病毒传播的社会隔离措施,从投资到家庭消费在内的经济活动瘫痪。巴西确诊病例累计是俄罗斯的2.7倍,实际疫情可能更为严重。巴西检测覆盖率不到俄罗斯的1/4,大量病例或许未被纳入统计。新冠死亡人数累计为俄罗斯的4倍多。巴西日均新增病例7月高峰时超过4.6万,此后一度下降2/3,但9月重拾升势。巴西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GDP约63%,在金砖国家中最高。据IMF2020年10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巴西2020年出现近120年来最大的经济衰退。IMF预测巴西2021年经济增长3.7%;2022年经济增长2.6%。

(四)南非:问题积重难返,经济雪上加霜

南非经济已连续多年疲弱,高债务、高失业率等问题积重难返,疫情使南非经济雪上加霜。南非疫情至2020年7月发展至高峰,日均新增病例破万;此后至9月上旬降至每日1600左右;11月上旬之后开始反弹。据南非统计局数据,疫情暴发之前,南非GDP在2019年第三、四季度已连续萎缩,全年仅增长0.2%。2020年第一季度环比再降0.5%,二季度更骤降16.4%,降幅在全球仅次于印度。三季度经济反弹13.5%,但三季度末失业率再创新高,达到30.8%。预计南非经济2021年增长3.1%,不及2020年跌幅的一半;2022年为2%。

第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仍存在着人为和非人为冲击的风险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风险是影响全球经济进入大衰退的助推力。因为疫情影响,几十年形成的制造业全球布局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隔,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链接关系,被经济社会大停顿所截断。这种风险是人为“脱钩”加上新冠疫情“断链”两种力量叠加的风险。美国发起的技术脱钩,阻断或力图切断全球供应链,加之新冠疫情推波助澜,在2020年造成了自然的、不可抗力的阻断。

第五,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宽松政策溢出影响较大

各国释放的巨量流动性推升了全球的资产价格,加剧了金融动荡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对国内传染的风险。发达经济体的这种超宽松的财政刺激和货币政策可能会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末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比2019年末分别扩张73%、47%和23%,规模和速度均是史无前例,超过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水平。全球主要经济体实施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难以做到独善其身,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面临两难的处境。

全球各国,尤其是欧美之间的宽松政策存在一定差异。欧洲财政刺激较为有限。欧元区提供了7500亿欧元复苏基金,很难继续追加,而且有可能推迟拨付。美国推出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之后,又在探讨额外推出3万亿美元财政刺激,当然,这3万亿美元可能要在今后8年至10年里逐步实施,而且可能要通过加税来弥补一部分赤字。由于宽松货币政策差异,IMF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是6.4%,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是4.4%,预计美国今年二季度经济规模会达到2019年四季度水平,欧元区则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才能回到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

第六,全球多国债务达到峰值

当前,高债务不仅发生在美国,全球多国也是如此。自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国家出现了债务负担加重的情况,杠杆率持续性攀升,进一步垒高了债台。到2020年底,全球债务高达282万亿美元,是历史最高点。2021年,为避免债务过度膨胀,各国可能会采取一些财政紧缩政策,但其政策退出或收紧的时效度若没把控好,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冲击。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债务风险,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债权敞口较大,受影响也会更大。

第七,货币形态加快变革带来极大风险

由于2020年国外新冠疫情失控引起了经济萎缩,多国央行大量印钞,结果是大量钞票流向了数字代币。2020年10月,IMF报告表示新型货币战争正在进行,并指出数字货币改变了金融市场,改变了交易、融资、贷款、清结算、外汇管理、世界储备货币的竞争方式、金融稳定、外币取代理论、监管制度等。2020年11月,比特币的流通性超过了俄罗斯卢布加英国英镑的总和,成为了世界第六大流通“货币”。对此,摩根史丹利等美国金融机构纷纷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比特币将要取代美元。2021年3月,美联储公开承认比特币正挑战美元,虽然美元一定会赢,但是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数字货币挑战美元。这在2019年或2020年早期,几乎没有人或机构会有这样的想法。2019年11月,哈佛大学Rogoff提出货币战争是指稳定币与法币的战争。但到了2020年11月,出现数字代币与法币的竞争,这让新型货币战争形成了“三国志”(法币、稳定币、数字代币)的新格局,这3种“货币”都可以彼此竞争。

第八,全球性通胀的风险

全球性通胀风险的焦点首先集中在美国。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存在供给瓶颈和低基数等原因,美国的通胀率可能从4月份开始就高于2%。不过,由于美国目前仍然是国际货币,可以通过印钞转嫁风险,随着技术性原因和临时性因素消退后,年底核心通胀又会重新回到2%以下。这也是美联储到现在对通胀都不太担忧的一个原因。然而,美联储现在用FRB/US一般均衡模型预测增长和通胀。在这个模型里,通胀预期是外生变量,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现在得出的结果是,通胀会在2023年底勉强达到2%。但美国学者所作模型显示,通胀预期每上升10个基点,会使实际通胀持续上升20个基点。因此,在基准情形中,如果在现在的1.9万亿美元刺激政策为基础,再增加5000亿美元财政刺激,美国通胀在2022年年中会持续超过2%,时间点早于美联储的预期。

在平均通胀目标框架下,美联储还是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并不急于收紧政策。尤其是就业市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因此预计美联储可能到2023年三季度才加息,只是略早于美联储点阵图显示的2024年年加息。从去年年底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胀预期上升,促使它在最近一两个月上升的原因还包括实际利率上调。收益率上升一方面反映了市场的通胀预期,另一方面表明市场可能担忧美联储过早加息。据相关机构预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合理估值在1.9%左右,这意味着实际收益率是负的,对经济和金融市场将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第九,日本核污染排入大海将带来巨大生态风险

日本核污染排入大海将使全球海洋环境受到巨大污染。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是迄今为止全球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东京电力公司把这些核废水,放置在储水罐里。2011年至今,福岛核电站的上千个大型储水罐中,已储存超过120万吨核废水。直到今天,福岛核电站,每天仍产生约140吨核废水。按照这个速度,到2022年,核废水的数量将超过137万吨水箱容量的极限。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若福岛核废水排向海洋,57天将污染半个太平洋,3年后将到达美国和加拿大,10年后将污染全球海域。以放射性物质铯为例,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指出,其顺着海流5年到达北美,10年回到亚洲东部,30年后,会几乎扩散到整个太平洋,并将在未来的5000年到2万年长期沉淀在海底,会对整个海洋生物链造成长期严重污染。全世界的海洋生态与渔业,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人类健康也将受到严重损害。

前车之鉴,应引以为戒。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当时去救援的医务人员40%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事故后15年内,27万人成为癌症患者,当地人的癌症病发率扩大了74倍。核辐射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损害触目惊心。日本表示会将废水中的放射物质进行处理,使其含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标的七分之一。但是即便经过现有技术处理,核废水中仍有放射性物质残留。2019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称,核废水中的碘-129可以导致甲状腺癌,锶-90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易致白血病。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碳14将在数千年内存在危险,可能损害人类基因。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刘恩涛指出,如果长期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体内会积累过量放射性物质,引起慢性射线病等疾病。日本政治评论家本泽二郎表示,核污染水排海将破坏地球生态,届时不仅日本所有海产品将不能食用,附近国家海域海产品也不能食用。日本政府的行径,将直接影响国际水产品、农产品正常生产和贸易。

第十,中美关系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中美经贸关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3月1日向国会提交了美国总统拜登的《2021年贸易议程》和《2020年年度报告》,其中公布工作重点,详细阐述了美国政府针对疫情期间的经济复苏所制定的贸易政策。报告显示,拜登的贸易政策重点将对中国贸易做法采取强硬立场,包括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种族平等以及加强全球合作三个方面,并且更关注新双边贸易协定的谈判。由此可见,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或将持续。拜登继承了特朗普的多项贸易举措,包括每年对中国征收3350亿美元的进口关税。此外,美政府还在全面审查针对亚洲国家的政策。

(二)科技战将更加激烈。3月1日,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NSCAI)投票通过,并向美国国会提交了长达756页的2021年度最终建议报告。该报告旨在人工智能时代“保卫美国”,赢得同中国的技术竞赛。该报告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开发领域位于世界前沿,美国政府在应对人工智能的新威胁方面“毫无准备”,必须实施重大变革。由此,美国首次将总统科技顾问提升至内阁级,有力提升科技在总统白宫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美国会两党近日推出的《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要求美国国务卿应与商务部长合作推动全球产业链重置,使美国企业和商人退出中国市场或将生产设施迁至中国境外,开发中国以外的生产和采购市场。这使得美国对华供应链脱钩不再是一般的政策设计,而是写入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要遵循的法律层面。2020年8月19日,作为美国盟友的日本与印度和澳大利亚启动三方“供应链弹性计划”,拟建立替代方案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随后9月4日,由美国在台协会(AIT)与中国台湾及日本、欧洲“驻台代表”在台北召开“重组供应链”论坛,旨在摆脱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过度依赖。

(四)美国国家战略。《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计划动用所有战略经济外交工具抗衡中国,要求拜登政府采取与中国“战略竞争”的政策,以保护和促进美国“重要利益和价值观”。此前,参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舒默就一直致力于寻求“团结”共和党出台对华法案,提供资金支持美国制造业和供应链,以在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与中国对抗。美国参议院官员表示,这代表了“前所未有”的两党合作,将动员美国所有战略、经济和外交工具,抗衡中国的日益崛起。

(五)布局2022。4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公布了首个2022财年年度预算提案大纲,金额达1.5万亿美元。其中7960亿美元的非国防预算比2021年显著增加了16%,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这约为美国过去30年历史平均水平。其中,拜登计划增加2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低收入地区的教育系统,65亿美元用于重点关注癌症的医学研究,14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21亿美元用于司法部解决枪支暴力问题,10亿美元用于司法部推进《暴力侵害女性法》,几乎是2021年相关支出的两倍。拜登还计划提供8610亿美元解决美国南部边境的移民问题。拜登的提案提高了对各政府部门的预算,教育增长40.8%,商业增长27.7%,卫生和公共服务增长23.1%,以及农业增长了16%。而国防开支将少量增加123亿美元至7530亿美元,约增加了1.7%,与之前特朗普政府优先考虑军费开支的做法不同。
 

四、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必须采取的措施


首先,是努力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把握“十四五”时期主基调和国家制定的最大战略与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中国政府提出2021年经济增长在6%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一方面完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奠定基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其次,在中美大国博弈中把握战略主动权。中美关系是决定世界经济2021年走势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表示,美国必须与中国就新的全球秩序达成谅解,以确保稳定。现年97岁的基辛格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活动中发表视频讲话时表示,最终的问题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能否与中国就全球新秩序达成谅解。他说:“如果我们不能就这一点与中国达成谅解,我们将犹如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状况,一个接一个的冲突需要马上解决,但总会有一个冲突在某个时点就失控了。”基辛格说,“现在比过去还要危险得多”,双方的高科技武器可能导致非常激烈的冲突。因此,在当前背景下,世界各国必须合作而非对抗,必须结成统一战线而非选边站队。

再次,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尽快战胜疫情,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应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风险、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粮食风险、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国际贸易与投资风险。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局副主任、总经济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