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美国工程院士李凯:中国的“863”计划存在许多不足,是失败的
点击:  作者:文史旺旺    来源:百度百家号  发布时间:2020-10-12 12:40:32

 

"没有强大的科技,就建设不起强大的祖国"

 

科技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作为依托,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注定是暗淡的。

 

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就十分注重对科技的投入,从建国之初的两弹一星工程到"863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工程和研究项目,中国对于科技的重视和投入,从未减少,只有不断加强投入。

 

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以后,科技在人类社会中的位和作用就不断得到提升,西方主要国家先后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确立起了对整个世界的领先地位。

 

而现在,随着新科技和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世界各个主要国家也将提高自身的科技实力。

 

 

作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自身力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国争相投入巨资和人力,力争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中抢到领先地位。

 

可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候即使你全身心的投入,也可能收效甚微。因此,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计划是加快形成科技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我国在这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从官方还是民间都十分重视对技术和人才的保护,力争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为了加快我国科技的发展,我国曾经制定了"863"计划,时至今日,"863计划"已经实施了30多年,收效如何?

 

 

一、美国院士表示"863"计划失败

 

30多年过去了,"863"计划不断推动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组网完成,到天宫一号的逐步建立等傲人成绩。

 

这些都无不显示中国出中国科技力量的强大。但是,最近美国一位工程院院士李凯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李凯表示如果从科研创新角度来说,"863计划"是失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的"863"计划,居然是失败的。

 

李凯表示:虽然"863"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的"863"计划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亟待完善的地方,从这一方面来看"863"计划是失败的。

 

 

李凯认为科研创新有着三大判定标准:

 

一是能否在某些领域产生颠覆性的技术;二是,科技成果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是自己的科研成果是否能够为某一领域产生出较高的毛利。

 

如果按照李凯提出的判定标准来看,"863"计划显然是不符合标准的,为什么?

 

863计划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国家来进行推进的,很多并不直接面向市场,同时,这些科研不少都还停留在纸面上,还没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更不要说产生市场效益。

 

对于,中国"863"计划的失败,离开还从这几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和分析。

 

二、概念混淆很致命

 

李凯认为虽然863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的科研论文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缺乏实际转化的成果,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和无奈。科研理论如果不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那么如同空中楼阁。

 

 

李凯认为863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很大程度提高了我国的科技理论水平还有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还与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存在着不小的代差。

 

他认为我国过于注重理论研究方向,而忽略了对实际运用的深入研究,造成了我国科技发展落后。

 

李凯认为我国长期将科研和创新的概念混淆。在他看来,科研就是将金钱转化为知识,创新则恰恰相反。而李凯认为我国长期将二者的概念混淆。

 

李凯举了自己在国内的经历。他发现国内很多大学总是喜欢把投入科技研发的资金作为评判科技研发的一个标准,然后将科研报告论文作为创新的一个标准,而忽视了成果转化这一方面。这确实是现实存在的一个问题。

 

 

李凯认为国内很多科研工作者只想用最低的风险来得到最高的回报,单纯的想用科研经费来进行学术创新。

 

对于学术创新成果转化缺乏热情,这样慢慢地就会丧失进去的动力,而成果没有及时转化,就会导致研究成果逐渐落后于时代,也导致了投入资金的浪费。

 

科研和创新二者概念的混淆确实致命,一方面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转化,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科研资金的浪费,而这一局面确实是现实存在并且较为常见的。那么对于这种现象,又该如何应对。

 

三、面对问题,积极解决

 

李凯对于863计划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解决思路。李凯认为对于学术研究要尽可能的宽容和开放,不要制定过多的执行标准,这些执行标准往往会造成科研创新拘泥于形势和流程,打击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还有,对于科研工作者要有包容的心态,允许失败,给予充分信任。科研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过分追求短期见效,那么对于科研工作者无疑形成了巨大压力。

 

 

在压力之下,科研工作可能更难取得成效。对于失败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失败是研究过程中很难避免地,对于这些失败,我们应该给予包容和支持,而不是一昧的把过错归咎给科研工作者。

 

科研工作者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对于科研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信任,以帮助他们克服失败,找到解决失败的方法。

 

863计划实施的30多年时间里,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科研成就毋庸置疑,但并不代表这过程中就没有错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针对美国院士李凯教授提出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应该充分倾听,找863计划实施中的不足之处和错漏的地方。

 

 

即使查漏补缺,才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科技和人才竞争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提高自己的科技竞争力,就可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这注定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要想跻身于时代发展的前列,只有参与竞争,提高自身的实力,才可以有所突破,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价值。

 

/文史旺旺  转自百度史来赏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