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徐实:“为人民币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医改的出路在哪里?
点击:  作者:徐实    来源:观察者网  发布时间:2019-06-21 12:42:54

 

       613日,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笔者随即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发表文章《医改的症结在哪里?》,认为限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指望营利性的私营医院解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逻辑上无法成立,现实中难以操作。凡事有破有立。今天写个续篇《医改的出路在哪里?》,既分析前些年医疗改革的失误,也探讨今后医疗改革健康合理的发展方向。

现行医疗资金结算制度导致资源错配

在我国的公立医院中,过得最滋润的当属301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极少数高级别医院,这与其服务对象有关;其次是积水潭医院(骨科、烧伤科),阜外医院(心血管科)等专业性方向极强的业内高手。现实中也就他们比较不差钱,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公立医院手头都挺紧的,包括许多地区性的大型三甲医院。

在当前制度下,绝大多数公立医院从卫生系统直接获得的财政拨款只能用少得可怜来形容。上海市已经是全国财政水平比较好的地区了。根据上海市政府公示的信息【1】,2017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获得的财政拨款是2.41亿元,全年支出为39.49亿元,医院需要创造37.08亿元的事业单位收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对当前制度比较形象的形容就是:一方面让医院饿着肚子去讨钱,另一方面又让医保基金捂着钱袋不愿给。某些所谓专家声称,这种制度体现了市场博弈充分制衡;而在广大医务人员看来,这种畸形的制度纯属逼良为娼

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拨款还不够付水电费和工资,公立医院不想饿死就必须设法创造收入。迫切的生存压力造成了资源错配:医院为了从医保基金获得收入,首先考虑的不是什么诊疗手段客观上最有效,而是什么诊疗手段更有利于从医保基金那里抠出几个钱来。这直接导致当前突出的过度医疗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输液泛滥,住院泛滥,大检查大处方泛滥。

临床给药途径的基本原则是:能口服用药,就不使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安排输液。这是因为消化道能够减缓药物吸收速度,药物随血液进入肝脏时,肝脏还能发挥解毒的功能。万一药物产生了不良反应,口服给药途径也会为治疗和抢救提供更长的时间窗口。但是上述基本原则在我国并未得到很好的遵循。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每年每人2.53.3瓶的平均水准【2】。换言之,许多疾病本来可以用安全的口服药物来治疗,却被医院换成了输液,因为输液有利于医院从医保基金套取更多收入。

病人本来不需要住院,医院却主动安排病人住院冶疗。这种怪象被称为挂床住院,目的是套取医保基金。这种现象,在床位不太紧张的一级二级公立医院并不少见。其实,还有吃相更加难看的:2019年,国家医保局公布了第二批骗保典型案例,其中,安徽省淮南市毛集第二医院以免费体检为由,获取阜阳市颍上县参合群众信息,编造住院治疗材料,套取新农合基金。20168月至20188月,该院共编造450人次虚假住院信息,骗取新农合基金136万元,在16起骗保案例中违法人数最多、金额最高。

大检查指的是给病人安排不必要的检查。给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古稀老人做一堆梅毒、艾滋病的检测,这不是搞笑吗?大处方则是开一堆疗效不明确的中成药。在医务人员的圈子里,西药负责疗效,中成药负责收入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情。由于医保基金不堪其扰,2017221日,人社部更新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这个新版的医保目录对很多中成药的适应症进行了严格限制,使不符合适应症的处方得不到医保偿付。此举稍稍刹住一点中成药大处方的风气,但是这类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逼良为娼的制度下,公立医院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采取最有利于从医保基金套现的诊断治疗手段,而不是性能价格比最高的诊断治疗手段。过度医疗造成了严重的医保资源浪费。比方说,原本¥2000就能治好的病,医院却要设法花上¥10000,以便从医保套现。可是医院要是不这么做,别说升级医院的硬件,连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都没着落。

公立医院和医保基金,一方急着要钱,一方拖着不给。医保基金现在状况艰难:一方面,人口快速老龄化导致医保基金支出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医院的逐利倾向令医保难以应付,骗保现象仍相当严重,跑冒滴漏使得医保不堪重负。两方面因素的叠加,使得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医保基金拖欠公立医院费用的情况。

2016年,湖南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院公开拒收长沙市的医保患者,规定长沙市医保,除危重病人外,只能提供门诊就医,暂不能办理入院就医。这是因为,长沙市医保长期拖欠湘雅二院医保结算款,医保额度也早已超支,医院不得已,只能拒收医保病人【4】。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最近几年接近年底的时候,多地医疗耗材被医院停用的消息接连传出,甚至普通外科手术大部分止血材料都停了,手术量明显下降。这哪里是充分制衡?分明是两败俱伤

逼良为娼的制度还使得医患关系极为紧张。病人经常怀疑医生从自己身上榨取不必要的治疗费用,很难建立对医生的信任。近年来,医闹和伤医事件层出不穷,让许多医务人员感到缺少职业尊严、甚至起码的安全感。医务人员在夹缝中做人,进退两难——如果按照性价比最高的方法治疗病人,估计很难完成营收指标;如果优先完成营收指标,很难说对病人没有一丝愧疚。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是治病救人,可现实却迫使他们不得不像会计师、谋略家一样,周旋于患者、家属、领导之间,与医保政策斗智斗勇。

现行医疗资金结算制度,其根本的方向性就有问题。方向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走得越远,错得就越离谱。而今观之,市场万能,可以自动解决一切问题这种源于庸俗经济学的思想,正是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新型迷信。破除这种迷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才能使医疗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改变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是唯一的破局方法

就整体而言,公立医院处于严重贫血的状态,基层医院人才不足,大型医院人满为患。某些政策制订者,既要公立医院多干活,又不想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永动机思想,使得公立医院、医保基金、医务人员、病人群体这四方,全都觉得自己吃了大亏、心气不顺。医疗改革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只有一个——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使医务人员的收入正常反映其劳动价值。

这倒不意味着政府需要大量增加财政收入,毕竟许多地方政府在财政上也不宽裕。大道至简,最简单的方法,可能是可行性最好的——地方政府每年直接从运营的医保基金中划出一块蛋糕,作为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辅之以全新的公立医院考评体系,以及更为严格的医保报销政策。这套组合拳就足以解决很多问题。

有人可能要问:这不是把钱从左裤兜换到右裤兜吗?能解决问题吗?

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一进一出的资金调配,起到的作用是从根本上改变利益格局。往下说一说,诸位自然就明白了。

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意在从源头上消灭公立医院不正常的逐利动机。在理想的状况下,应将差额拨款比例提高到35%左右,也就是1985年的水平。

通过经济手段消灭不正常的逐利动机,历史上确有先例:北魏王朝近百年的时期里没给各级官员发过工资,官员平日的收入来源于贪污、掠夺和统治者随意性的赏赐。然而,北魏逐渐在中原确立统治地位之后,通过战争进行掠夺的机会不断减少,各级官吏便毫无顾忌地盘剥、搜刮民脂民膏,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政治统治的危机【5】。北魏文成帝、献文帝时期虽然开展了反贪污运动,但收效极为有限——政府不发工资,可是文武百官能让全家喝西北风吗?在不合理的制度下,清廉只能是空谈。

直到公元484年,北魏仿效两汉魏晋旧制全面推行俸禄制度,文武百官这才正式领工资。俸禄确定之后,贪赃满一匹者即处死。强力反贪给北魏政治带来了清新的局面。反贪之所以有效,关键在于完善制度(俸禄制)与法律(北魏律),一方面承认并满足官员合理的利益诉求,从源头上消灭了官员贪污腐化和横征暴敛的直接动机,另一方面依法惩治贪腐,做到赏罚必行。

 

北魏孝文帝

参考历史经验,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意味着承认并满足公立医院合理的利益诉求——公立医院要想维持正常运作,本来就需要这么多钱。与其让公立医院通过灰色手段从医保基金忽悠钱,还不如直接把钱大大方方地交给公立医院。当然,这钱也不是白拿的:公立医院从此以后要实行更加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某些财政拨款要定向使用,比如工资基金不能用来搞室内装修。

既然情有可原的灰色空间完全不存在了,卫生管理部门就有理由大大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控,对其财务违规采取更加严厉的惩处。可以允许公立医院每年留存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医疗基金,供医院自主升级软硬件,以及应付不可预见开支(例如抢救重大事故和灾害产生的大量伤员)。在此前提下,公立医院自己的小金库应一律取缔——既然有了合法的零花钱,就应该相应提高财务透明程度,这才有利于杜绝腐败。

承认并满足公立医院合理的利益诉求,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还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前文中提到的输液泛滥,住院泛滥,大检查大处方泛滥,都属于典型的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的本质是对医保资源的浪费,经济学意义上的边际收益为零:可以吃口服药物的病人被安排输液,可以不住院的病人被安排住了院,并不会康复得更好;大检查大处方就更不用说了,连病人自己都深恶痛绝。

如果公立医院获得了相对充裕的经费支持,便不再拥有从医保基金套现的强烈逐利动机;卫生管理部门和医保局,应当顺势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面建立以诊疗手段性能价格比为主导的新型公立医院考评体系,以此区分公立医院的先进后进。

在以性能价格比为主导的新型考核体系下,公立医院的关注点将会变成——如何以有限的经费为尽可能多的病人提供治疗。这时公立医院就会意识到,给一个病人安排输液的费用,换成口服药物足以治愈5个病人,那么能开口服药物就不会安排输液。大检查大处方将会自然消失,因为医院要将它们留给真正有需求的病人。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和考核体系,能够促使公立医院将浪费医保资源的过度医疗,转化为有效的医疗供给——即使不多花钱,也能多办事,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便是。

以性能价格比为主导的新型考核体系,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区分公立医院先进后进的标准是诊疗手段的性能价格比,性能价格比越高的医院,在财政支持上就会得到越多的倾斜。简而言之:谁更会花钱,就给谁更多钱花。如此一来,医生的价值取向就会出现根本的转变——从如何完成经营指标、获取医保经费,变成如何提高诊疗手段的性能价格比、为病人节省治疗费用。这样的医生当然会受到病人的欢迎。如果某些高收入的病人情愿花更多的钱,享受更高端、更舒适的服务,大可去私营医院寻求解决方案——这才是社会办医的意义所在。

只要消灭了公立医院不正常的逐利动机,医保基金的压力立刻就会减小很多。唯有让医生远离商人的身份,医保控费的终极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而今观之,要想让医保基金顺畅地运营下去,节流比开源更重要。毕竟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若不从根本上解决医保基金跑冒滴漏的现象,再怎么开源也挡不住医保基金被很快掏空。

社会办医的合理发展方向

说完公立医院,再说社会办医。限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空间,纯属逻辑不能自洽的伪命题。公立医院存在的意义,是以可控的成本满足普通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让他们有尊严地活下去,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方向是不断提高诊疗手段的性能价格比。而私营医院客观上需要利润空间,倾向于提供高附加值的医疗服务,而这不见得属于普通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所以,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之间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而是难以相互取代。

我国仍是人均收入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公立医院出于人道主义,必须对支付能力不高的病人群体进行救助甚至救济——而私营医院根本不可能成为接盘侠

社会办医的意义只能定义为——公立医院体系之外的有益补充。当然,中国人口基数足够大,哪怕是作为有益补充,公立医院体系之外的市场空间,对社会办医已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社会办医的意义在于增加有效的医疗服务供给。靠虚假宣传、坑蒙拐骗起家的医院,并未增加有效的医疗服务供给,这种社会毒瘤正是整顿医疗环境需要开刀的对象。

对于诸多私营医院的乱象,卫生管理部门也有责任。平心而论,卫生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多数公立医院是越办越好。但是问题在于,卫生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主要覆盖公立医院,对私营医院管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公立医院每年要接受卫生管理部门的大量检查,检查标准不可谓不严格,所以多数公立医院在运营上还是很守规矩的。但是私营医院却很少接受卫生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督导,以致感觉自己身处化外之地、尽可胡作非为。

20196月,甘肃临夏市公安局发布通告,称近期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侦破了当地6家医院涉嫌违法犯罪案件,刑拘犯罪嫌疑人25名。6家被打击医院中,5家法人代表为福建省莆田市人。该通告还向社会公开征集这些医院的犯罪线索,并已收到600多人举报【6】。在国家医保局和各地方政府通报的医保骗保案件中,私营医院均占据压倒性多数。

大量私营医院,就其糟糕的执业水准和管理水平而言,压根就不应该生存到今天。卫生管理部门现行的管理方法,类似这样:对于嫡子,采取孟母三迁的态度严格管教,聘名师加以指导;而对于庶子,则很少过问,只要有口饭吃饿不死就行了。结果庶子外出惹是生非,沦为扰民的街头小混混,损害的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应该一碗水端平,对私营医院给予更高水平的业务指导——该帮的帮,该罚的罚,该关的关。唯有采取法家的手段,赏罚并用,才能彻底整治医疗服务领域的乱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

刮骨疗毒,终究是为了打造强健的体魄。其实社会办医还是值得看好的,但是政府不能搞无为而治、当甩手掌柜,而要积极引导社会办医的方向,使得进入医疗领域的投资发挥良好的效能,切实增加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社会办医有几个有价值的发展方向,以下具体探讨一下:

1)发展专业性强的特色医疗服务

社会办医,不见得要按照大而全的路数发展,更没必要和三甲医院PK。发展基于先进医疗技术的特色医疗服务,倒有可能迅速崭露头角。一些先进医疗技术属于新生事物,尚未在公立医院得到全面推广,而公立医院接受新疗法客观上存在一定滞后性。社会办医完全有可能利用这一时间差,以特色医疗服务轻而易举地完成市场区分,吸引特定病人群体前来就诊。

例如,前些年的伽玛刀技术,现在的质子重离子肿瘤治疗技术,都已经让一批医院光明正大地名利双收。呼之欲出的肿瘤个性化疫苗技术,很可能会形成下一个风口。

2)填补公立医院难以覆盖的区域

住在县城、集镇、乡村的群众来说,一生病就往大型中心医院跑是不现实的。但是出于集约化管理的需要,规模化的公立医院又只能建立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这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矛盾。以社会办医的形式,在人口密度不高的地区建立中小型诊所、甚至连锁医疗机构,可以提高当地群众就医的便利性。实践证明,群众还是愿意为便利性买单的——即使大型超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深入居民区的便利店依然活得挺好。在医疗领域,至少对部分患者、对部分疾病这个道理也是适用的。

3)推动医疗服务的升级

应该这样理解社会办医——只要使用卫生系统之外的投资兴办医疗机构,都算社会办医的范畴,国有资产照样可以进入这一领域。事实上,国企主导的社会办医,做得还真不错。华润医疗和中信医疗都是这一领域的国家队。以华润医疗为例【7】,现在拥有综合医疗服务、医生集团、快捷诊所等业务板块,旗下112家医疗机构承载了822万人次的年门诊量。

华润医疗近年主导的一些并购堪称德政。因为被华润医疗纳入旗下的一些医院,原是国企的职工医院。国企改革要求国企移交职工医院等非核心业务,可是职工医院又不宜一关了之”——好好的资产岂能闲置?何况职工和周边群众总得有看病的地方。于是华润医疗成了接盘的及时雨,将京煤集团总医院、北京空港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徐州市矿山医院、武钢总医院等一众医院纳入旗下。

由华润医疗开展企业化运作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医院建设性投资的来源问题,使得医院能够适时进行设备和服务的升级。服务升级了,慕名前来就诊的病人自然增加,这也是增加了有效的医疗服务供给。

鼓励社会办医的基本思想,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国社会办医的整体水平不够高,并不是公立医院迫害导致的,而与自身发展模式的不足有关。国家鼓励社会办医,首先应该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加以积极引导,保证其经营方式取之有道。只要方向对了,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下,收入会自动送上门来。

结语

医疗改革的关键在于认清主要矛盾,对症下药。倘若连主要矛盾是什么都没有弄清楚,胡乱抓药能有疗效才怪。进一步的医疗改革,迫切需要破除市场万能的新型迷信,把为人民币服务真正变成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政府:http://www.shanghai.gov.cn/Attach/Attaches/201702/201702100948109090.pdf

2】三湘都市报:https://news.sina.cn/sh/2019-01-15/detail-ihqfskcn7188141.d.html?from=wap

3】搜狐网:https://m.sohu.com/a/304784230_313745/?pvid=000115_3w_a

4】中国新闻社:http://www.chinanews.com/m/gn/2018/07-06/8558371.shtml

5】凤凰资讯: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08/0802_2665_690492_4.shtml

6】搜狐网:https://m.sohu.com/a/320299803_665455/?pvid=000115_3w_a

7】华润医疗:http://www.phg.com.cn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