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时事热点 > 阅读信息
“一带一路”打开钢铁筑梦空间
点击:  作者:    来源:钢铁情报  发布时间:2015-05-08 17:06:44

 

1_看图王.jpg

 

  通路、通航和通商是“一带一路”解决战略问题的发力点。

 

  从推动高铁“走出去”,到推动核电“走出去”,最近,每天的新闻联播足足用5-10分钟时间播放“一带一路”,国家高层设计的“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国内企业做运营,投资港口、公路、铁路等等,消耗国内过剩产能。那么,目前已经行动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工程有哪些?这些工程又会惠及哪些钢材品种呢?

 

  1、已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工程

 

  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初级阶段,互通互联会打通“国际交通大动脉”,诱发“铁公基”产业的大发展,因此“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基建“走出去”的重要平台。表1中盘点的水利、电力电网、地铁、铁路、公路、油气运输、核电以及港口等领域,钢铁都是这些工程的重要原材料。这些项目的落地,必将为钢材创造一定的需求空间。

 

  “一带一路”涉及的基建工程,用到的钢材品种范围广,种类多,高中低端均有覆盖。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简单归纳一带一路涉及的工程用钢如表2,从中低端的螺线、型材、钢结构到高端的管线钢、海洋用钢、油井管、压力容器钢、耐腐蚀钢、重轨,还有一些车轮、轮箍、侧架、摇枕等关键零部件和一些轴承钢、工具钢等特殊合金钢等。

 

  2、2014年我国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代表国家的钢材占比约为30%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即使是净出口国和进出口平衡国,也会由于品种调剂和贸易因素进口一些钢材,也是我国钢材出口的目标市场或潜在市场。除钢材直接出口外,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建设,将带动钢材间接出口。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基建投资支出不足,普遍呈现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指标均远低于我国,亚洲和非洲的沿线国家较中国分别有10%和20%的城镇化提升空间。图1是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代表国家的钢材出口量占比,可以看出,韩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占13.81%。出口至沿线代表国家的总量占比约为30%,相信“一带一路”系统工程全面铺开以后,30%这一数字肯定会明显提升。

 

  3、为实现“一带一路”基建对接,中国西北部的城市建设也会促进钢材消耗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带动经济带周边国家对钢铁的需求,还将提升目前国内的建筑钢材消耗量。从国内来看,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在全国均排在后面,新疆、青海、甘肃在倒数5位之中,宁夏、陕西居于中后段水平,为实现“一带一路”各国间的基建对接,中国西北部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等基建领域投资很有空间。

 

  拿新疆来讲,2014年新疆8家百万吨级钢厂累计生产建筑钢材947万吨,而疆内实际需求量为840万吨,出疆资源153万吨左右,生产量与需求量基本能够匹配。但从各钢厂设计产能来看,2014年疆内各钢厂均未达到满负荷生产,其中2014年2月份、10月份、11月份、12月份这4个月的减产或限产的情况最为明显。同时,这4个月疆内各钢厂的达产率基本维持在40%~60%,减产或限产所影响的建筑钢材数量在全年中占的比重最大。总的来说,疆内各钢厂建筑钢材产能与社会需求总量的矛盾较为突出。而从2015年西北五省(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各地都加大对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这将带动钢材的需求,从而缓解区域市场的供需矛盾。

 

  4、钢铁企业在借助丝绸之路建设的东风之际,还要做牢做实顶层设计,寻到制胜之道

 

  从1999年,国家就开始鼓励“走出去”。一直以来,“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

 

  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如钢铁业。关键是,钢铁企业在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东风的同时,还要在做牢做实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一手抓产品创新能力的建设,一手抓转型升级,通过互联互通能力的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真正推动钢铁产业的转型发展。但真要迈出这一步,不少企业还是有顾虑的。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哪里对自己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各地政治局势、招商政策、法律环境、市场条件等情况如何,都是影响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久在低谷徘徊的钢铁企业能否借“一带一路”转型发展,一改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低下等共性问题,使钢铁产业复苏? 能否借助这天赐良机的“战略新机遇”,寻找出在国际市场中的制胜之道,搭建起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这些,只有通过实地市场研究,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市场进入战略和竞争策略。

责任编辑:中国梦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