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人生益友 > 励志修养 > 阅读信息
伟群|以史为鉴:青年网信工作者的意识形态时代担当
点击:  作者:伟群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6-14 10:10:24

 

 

在当下,互联网已然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主阵地,青年网信工作者肩负着维护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的重大使命。回顾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对《清宫秘史》《武训传》的批判,以及对《红楼梦》研究方向的革新,这些举措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思想财富。这些历史事件所揭示的意识形态斗争规律,对于新时代青年网信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青年网信工作者必须深入领悟其中要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三部作品批判:意识形态斗争的经典范例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拉开了新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深刻变革的大幕。这部影片极力美化武训“行乞兴学”这一改良主义路线,却严重忽视了农民阶级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毛泽东同志尖锐地指出,这种“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思想,本质上是对阶级斗争的背离。诚如他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这场批判不仅对历史观进行了拨乱反正,更明确了文艺应当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照亮文艺创作与历史研究的道路。

 

1954年针对《清宫秘史》展开的批判,进一步将意识形态斗争推向深入。该影片美化光绪帝变法,却丑化义和团反帝运动,被毛泽东同志定性为“卖国主义”。他五次直接点名批判,着重强调“光绪皇帝不是可以乱拥护的”,深刻揭露了影片掩盖阶级矛盾的本质。这一斗争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史学界的广泛传播,让更多人认识到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源于阶级斗争,而不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美化与幻想。

 

同一时期开展的《红楼梦》研究批判,标志着意识形态斗争向学术领域的深度拓展。针对胡适“自传说”中所体现的唯心主义倾向,毛泽东同志坚定支持李希凡、蓝翎两位“小人物”,向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发起挑战。他以独特的视角,创造性地将《红楼梦》解读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并提出“第四回是全书总纲”的创新性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红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人们对这部经典名著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也为学术研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提供了典范。

 

历史启示:意识形态斗争的永恒主题

 

这些历史事件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三个核心规律,在网信领域,这些规律体现得尤为显著。在网络空间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思想的定盘星,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必须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对革命历史进行歪曲、篡改,误导广大网民;必须全力占领舆论阵地,积极掌握话语权,让正确的思想和声音在网络上占据主导。当前网络空间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诸如抹黑革命领袖、美化历史上的反动人物等现象,其实质就是历史唯心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变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正是守护民族精神力量的关键所在。

 

毛泽东同志在发动这些批判时,特别注重对青年一代思想的引导与建设。他借助《红旗》杂志等重要舆论阵地,将原本局限于学术层面的争论,转化为一场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的思想教育运动。这种“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思维,对新时代网信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青年网信工作者应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网络舆情,将红色基因融入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之中,让党的创新理论以生动、鲜活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广大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思想的熏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青年网信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他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要求青年网信工作者在进行网络内容创作与传播时,时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抵制错误思潮、净化网络空间的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广大网民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使命担当:新时代网信工作者的责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青年网信工作者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守护意识形态主阵地的神圣使命。首先,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深刻把握其精髓,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五句话,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和重要原则。

 

要注意网信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与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 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 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在当前网络空间中,各种错误思潮层出不穷,青年网信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面对错误言论,要敢于亮剑,善于斗争,以坚定的立场和有力的论据予以驳斥,维护网络空间的思想净土。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五点主张”,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作者:伟群;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