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人生益友 >  医疗健康 > 阅读信息
李慎明:让太极拳及其文化融入人们生活并走向世界
点击:  作者:李慎明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0-06-12 08:41:17

 

1.webp (12).jpg

【按 语】在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有关地方政府、专家和太极拳太极文化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于2020年5月如期和大家见面。主编为李慎明,副主编为李闽榕、宫松奇、苏敬斌、刘高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新皮书,主要对太极拳的历史,在国内国际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太极文化的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重点挖掘太极拳历史、文化、学术等深刻内涵、外在表现以及在武术学、修养学、人类健康与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与预测。本书以太极拳为载体,立足中国、瞩目全球,从太极拳切磋、交流、推广角度入手,报导太极拳在中国及全世界的主要发展状况,深入开展学术探讨,搭建古今传承、中外联通、学术交流的文化平台,并致力于深入探索太极生命修养与人类健康新的方式和途径,使太极拳和太极拳文化惠及广大群众并使之走向世界。

本书序一的题目为:《太极拳及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序一从加强“文化自信”的高度,主要从三个大方面着重论述了传承发展太极拳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相关举措:太极拳及其蕴含的太极文化,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更高层次精神的追求;传承发展太极拳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自信自强,为解决国际社会问题提供中国智慧;持续提升太极拳文化的品牌影响力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序二题目为:《让太极拳及其文化融入人们生活并走向世界》,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慎明。序二主要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角度,从三大方面探讨了如何使太极拳及其文化在我国尽快普及并走向世界:充分认识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中的特有价值;制定好国家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战略的发展规划;九个方面的相关具体建议。

期望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推动和见证太极拳及其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webp (13).jpg

《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
李慎明 主编

【内容简介】本书是新皮书,主要对太极拳的历史,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太极文化的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重点挖掘太极拳历史、文化、学术等深刻内涵、外在表现、以及在武术学、修养学、人类健康与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与预测。本书将以太极拳为载体,努力立足中国、瞩目全球,从太极拳切磋、交流、推广角度入手,报导太极拳在中国及全世界的发展主要状况,深入开展学术探讨,搭建古今传承、中外联通、学术交流的文化平台,并致力于深入探索太极生命修养与人类健康新的方式和途径,使太极拳和太极拳文化惠及广大群众并使之走向世界。


1.webp (14).jpg

 

让太极拳及其文化融入人们生活并走向世界
李慎明

1983年我随团到日本访问,在爱知县欢迎宴会的餐桌上,同桌的几位日本友人听说我的家乡是焦作温县时,眼睛里都放出光来,其中一位急切地问:“太极拳的故里陈家沟?”得到确认后,他们兴奋异常,接着就要向我请教太极拳拳法。我不无遗憾地告诉他们:“仅在上中学时学过几天”。他们当然有着同样的遗憾。他们还告诉我:“日本太极拳协会几乎遍及日本各县,不少民众习练太极拳的热情分外高涨。”欢迎宴会后,他们还当着我的面打起了太极拳。这使得我感到日本人民能积极借鉴汲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优良品德,同时感受到太极拳的民族性,更感受到太极拳的世界性。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工作。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卫生工作的一份批示中写道:“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 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1】周恩来总理1959年在北京体育学院会见日本松村谦三时说过:“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应来华访问的日本友人三宅正一之请,写下了“太极拳好”的题词。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如宋庆龄、陈毅、邓颖超以及贺龙夫人薛明等也都习练太极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发展健康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其中所说的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中西医并重,都直接或间接地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太极拳和太极文化。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占60%;环境因素次之,占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仅占8%。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当然可以并必然包括我们中华文化瑰宝太极拳和太极文化。

太极拳文化的推广和把太极拳文化融入人们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之中,对于实施我国健康中国战略,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使太极拳在我国尽快普及并使之走向世界,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认识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中的特有价值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是相传河出图、洛出书的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河洛文化的核心区,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创造八卦、形成太极文化的丹田地。据史载:黄帝、帝尧、夏禹、商汤等帝王登基时,都在此沉璧祭天。太极拳集易经的阴阳学说、老庄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中庸之道、兵家的虚实论、中医的经络原理、道佛儒等多元文化之大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蕴聚着东方文化的精髓。太极拳运用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观念处理其中的一对对矛盾元素,如内外、开合、攻防、练养、快慢等,强调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就是阴阳的变化法则,既倡导“和”“合”“包容”“接受”,而不是“阴阳对立”;又蕴含“阴阳互为其根”而相互转化的思想;还主张“柔中有刚”“以柔克刚”的防御自卫思想。太极拳蕴含浸润的“道法自然”“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形神一体”“心物一源”“阴阳和谐”等中国特有的深厚凝重的哲理,都是中国哲学深刻理念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底蕴的直接体现。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里及外的形体表达,太极拳被称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哲拳”是当之无愧的。太极拳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并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太极拳具有卫生与健康、武术与体育、文化与修养三种属性,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体育经济、开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同一性和完整性,是我国老少皆宜的优秀传统健身项目。太极文化在健康领域的体现重在修、养、调、治,强调人体的和谐、组织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宇宙天体的和谐,也是全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二、制定好国家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战略的发展规划


邓小平曾经说过,社会主义的一个优越性,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2】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新时期“健康中国”“体育兴国”“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促进太极文化和太极拳的大发展当然应该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我们的不足在于健康、体育、文化三个领域的跨界整合难度较大,单独从任何一个视角都不能完整地向世人展示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太极拳作为太极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其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融合性不足,导致了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称,制约了太极拳及太极文化的发展。2014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也明确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同样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这两个作用,同样需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优越性。这也就是说,不能仅靠政府这一只手,同样,也不能只靠市场这只手。对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这件大事来说,而政府这只手,首要是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优越上。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制定好规划。

 

印度为了普及和推广瑜伽,特地制定了国家发展战略,成立了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的瑜伽部。2014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呼吁设立“国际瑜伽日”,这一倡议得到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177个国家的支持,当年12月,联合国正式宣布每年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如今,瑜伽已经风行于世界,而且品牌价值和市场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三、相关具体建议

1、把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纳入国家的相关教育体系

把太极拳逐步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提倡条件成熟的全国各高校纳入其体育课程,同时把太极拳纳入海外孔子学院、国内中医药大学、各相关大专院校的体育专业、专业武术学校和体育院校、高级太极拳教练援外活动以及太极拳交流等。鼓励社会人才创办太极拳俱乐部,借鉴韩国跆拳道社会化教育训练体系,作为学生第二课堂和职业化、标准化教育训练网络,实行考评认证机制,让太极文化及太极拳伴随青少年成长。

2、积极推进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产业发展

发展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太极文化产业,是推广太极文化、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为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为了实现以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为载体,发掘整理并发扬光大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使太极拳和太极拳文化惠及广大群众并使之走向世界的远大目标,建议由国务院国资委或批准地方省市国资委运用PPP模式组建一个大型太极文化企业集团,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从产业化入手做起。在全国各省市逐步建立太极拳推广中心等。另外,通过人民网开通人民太极频道,形成太极拳与太极文化的传播中心;通过电视媒体、新闻媒体等途径传播太极拳和太极文化;通过电影、电视片传播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如精心制作反映300多年的太极拳和5000多年的太极文化的电影、电视等。

3、尽快开办太极文化大学和各类专业学校

争取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尽快在焦作、邯郸等城市开办太极文化大学。以培养大批合格的走向世界的太极拳专业从业人员、太极文化产业管理者和少量的太极文化研究工作者。与此同时,要允许条件成熟的民营资本开办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学校。

4、建立国家级太极拳分级评审机制,推广标准化套路

建议国家武管中心及相关研究机构研究制订标准化的考核评级系统,建立社会化的考评机制。要严格防止“一切向钱看”的劣质市场经济和金钱对评审的“介入”。

建议在24式简化太极拳的基础上,持续推出第二套、第三套等逐步深化的太极拳。既可以由专家团队设计编排,也可以在各地、各家推送的套路中公开选拔,确定一套作为国家定型推广套路,以适应国际化发展。

5、加强各路太极拳大师之间的切磋交流

太极拳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才能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继承创新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由政府主导、政府也必须主动和善于主导,以加强各个不同学派、不同门第之间的切磋、交流。要防止老死不相往来、各守成见,甚至“文人相轻”、“武人相贱”的情况出现。要提倡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太极拳习练者和传承者与有志于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企业家相互间密切协作、共同配合。只有这样,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事业才能对人类健康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6、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年会

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牵头,河南焦作或有关地方政府轮流承办,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年会。

7、积极做好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太极拳申遗是国家大事,建议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牵头,相关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太极拳申遗也是太极拳全体传承人的事,各个流派都应积极协助、共同努力,让责任与担当共存;太极拳申遗更是全体中国人的事,无论国内国外,无论意识形态,要树立“天下太极是一家”的思想,让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走向世界。

8、争取太极拳适时列入国际奥运会竞技比赛项目

在此之前,可设立太极拳竞技项目甚至以太极拳为主的世界上各个国家不同拳法同台竞技的共同比赛的国际标准。先由国内和国际市场运作,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并适时上升为国家标准,最终形成国际惯例,让太极拳的竞技项目早日列入国际奥运会比赛项目。

9、成立国家级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研究中心

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国家级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研究中心,以充分发掘我国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这一宝库的资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相关学者,应该深入研究、探讨和阐发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哲学理论。如果我们对于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和大创新就有了一个最坚实的基础。

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能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就吸取了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以及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数学、农学、化学、心理学等多个自然科学学科的成果。我们应该以向世界做贡献的胸怀和姿态进行推广和弘扬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同时也应该学习和借鉴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

注 释:
【1】《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150页。
【2】《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第37页。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6页。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