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人生益友 > 事业职场 > 阅读信息
陶余来:“但是”与“我以为”
点击:  作者:陶余来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5-28 16:06:51

 

 

一篇题为《自我批评要少讲“但是”》的文章中说:

 

自我批评中言必称“但是”,似乎成了少数人的语言习惯。比如,频繁使用“但是”转折法,有问题“但是”也有成绩、有不足“但是”也情有可原;有的先谈一些相对好的方面,再讲“但是”,含含糊糊、遮遮掩掩;有人习惯使用“万金油”“车轱辘”式的表述,“只拉弓不放箭”“只上膛不开炮”,清汤寡水、敷衍了事,缺乏锐度和深度;有的“但是”前浓墨重彩、“但是”后一笔带过,名为自我批评,实为变相表功;还有的甚至以讲道理代替谈问题、以客观局限掩饰主观懈怠、以普遍问题代替个性问题,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偏离了自我批评的目的……

 

滥用“但是”,颇类古代一些官员“虽然罪无可逭,却也情有可原”的表达,鞭子高高举起最后轻轻落下,显然有掩盖错误文过饰非之嫌。

 

现实中,有人虽然承认错误,却总爱寻找借口,稀释淡化责任。这种技巧的标志性语言是陈述错误后会很丝滑地话锋一转为“我以为”。看似从自身主观出发,其实是处心积虑把问题往客观因素上引。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幼子被狼叼食后,逢人便说这样的话,意思也是“我以为春天不会有狼到村里来”……如果说祥林嫂遭遇饿狼春天进村实乃偶然中的偶然,一介农妇囿于知识缺乏精准预判,受到巨大刺激后近乎精神失常,那么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检讨工作时动辄挂在嘴边的“我以为”,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很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意味。

 

比如,明明是平时指导督查不力,发生火灾亡人事故后偏说“我以为该单位消防通道上的杂物都早已清理”;明明是日常培训教育不够,出现问题后却说“我以为新上岗的同志都熟知这些操作要领”……如此制造“散光”模糊视线,实属存心让人将责任归咎于火灾单位、新上岗的年轻人等等身上。诚然,上述情况中,火灾单位、新上岗同志固然也有责任,但理有主次、责有轻重,不愿刀刃内向把自己端端地摆进去,其实是“指兔子给人撵”,让人奔斜路上追溯原因。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有“唐太宗藏弓”的故事: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怨天尤人而不思反躬自省,其实也正是自己“心不直,脉理皆邪”“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欲求其“发矢直”,找准事故原因,岂非缘木求鱼?

 

有企业认清这一道理,企业文化中干脆明文规定,将“我以为”列为下属检讨工作忌语。

遇事如果总是错误地“我以为”,不免让人忍不住发问:你什么时候能正确地“以为”一次呢?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如果实在戒不掉“我以为”这样的口头禅,起码应该换一种说法:“我以为我各项工作都已经做得很好,谁知其实还差得远!”

 

 作者: 陶余来,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陶余来:“但是”与“我以为”

    2025-05-28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