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朱亚夫:70年前,“竹壳热水瓶”是怎样流行起来 的?
点击:  作者:朱亚夫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3-02-27 11:23:02

 

竹壳热水瓶

 

别看一只不起眼的普通“竹壳热水瓶”,但它事关民生,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有关,蕴含着一篇“密切联系群众”的大文章。而且探究“竹壳热水瓶”的身世,还能破除它身上的种种谜团,还其历史的还面目。

 

据考证,我国早在北宋时期,就掌握了保温技术,就有了类似热水瓶的发明,只不过当时叫“暖水瓶”,也叫“暖水釜”,其形制和现在的也有所不同。《夷坚志》中就记载:“张虞卿者,文定公齐贤裔孙,居西京伊阳县小水镇。得古瓶于土中,色甚黑,颇爱之,置书室养花。方冬极寒,一夕忘去水,防为冻裂。明日视之,凡他物有水者皆冻,独此瓶不然。异之,试以汤,终日不冷。张或与客出郊,置瓶于箧,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秘。惜后为醉仆触碎。视其中,与常陶器等,但夹底厚几二寸,有鬼执火似燎,刻画甚精,无人能识其为何时物也。”张虞卿是宋真宗时期兵部尚书张齐贤的孙子,按照时间推算,张虞卿大致生活中北宋后期。史料中所说的“夹底厚几二寸”,这就证实了这种暖水瓶是中间有空隙的双层结构,“夹底”及夹层。以后历代对此有所改进。

 

 

现在人们常用的热水瓶是英国物理学家杜瓦发明的。杜瓦主要研究低温学,为了有利于低温现象的研究,1892年,杜瓦吩咐玻璃匠柏格吹制一个特殊的玻璃瓶。这是一个双层玻璃容器,两层胆壁都涂上银,然后把两层之间的空气抽掉,形成真空。因为两层胆壁上的银可以防止辐射散热,真空能防止对流和传导散热,所以盛在玻璃瓶里的液体温度不容易发生变化。这就是著名的“杜瓦瓶”。后来,聪明的玻璃匠柏格用镍制造外壳,来保护易碎的破璃瓶胆,于是制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热水瓶。当初,因价格不便宜,它仅仅只用于特种领域——比如医疗领域的疫苗保存以及科考队、探险队的饮水保温等等。

 

热水瓶进入中国是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当时上海立兴热水瓶厂设计的带把手的5磅暖水瓶,一举成为日后沿用数十年的经典样式。立兴厂当时专门给自己的热水瓶产品设计了一款商标——“长城牌”。设计者自己解释立意说,“窃比于驰誉世界吾国大工程之一,取巩固国防之意耳”。 为扩大宣传,还在《申报》上做了广告,民族工业的热水瓶就这样与进口的德国、日本同类产品展开了竞争。“长城牌”暖水瓶,铁皮外壳,设计精美,花色繁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且逐渐成为对外出口的拳头产品,外销欧美多国。

 

 

据悉,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2磅暖水瓶售价大致在银元1块左右,其价格只有美国同类产品的九分之一,但这个价格仍旧不是普罗大众消费得起的。并且,受困于总产量,暖水瓶的主要消费人群仍旧是大中城市中的某些群体,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它的普及之路仍旧漫长——根据1930年对华北地区冀中一带农村的调查结果,当时11个村2000多户村民,一共只有两个热水瓶。一直到1950年,国产热水瓶接近七成的产量都是用来出口的。热水瓶真正进入普通百姓的家里,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是靠了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黄敬的大力推广。

 

 

黄敬

 

黄敬(1912-1958),原名俞启威,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家境富裕。1930年在上海参加左联文艺团体南国社,从事进步文化活动。1931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成为青岛学运的领袖人物。次年,担任青岛组织的宣传部部长,在这里他结识了第一位妻子江青,两人一见钟情,迅速成婚,但因为没有真正的了解彼此,婚后矛盾频发,不到三年时间便以分离收场。1935年黄敬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参与领导“一二•九” 爱国学生运动。19372月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5月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1949年初天津解放后,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军管会副主任,后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19528月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57年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19582月因积劳成疾,在广州逝世。时年46岁。他与第二任妻子范瑾结婚后,生子俞正声,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

 

天津解放后,黄敬是天津的主要领导干部,他为这个城市的新生倾注了心血,尤其是在生产、民生这两个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他大力发展经济,率先在全国建造工人宿舍,由此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毛主席明知他与江青的关系,坦诚相对,从不介意,彼此相处得十分融洽。毛主席欣赏黄敬的才华与能力,黄敬当天津市长就是毛主席亲自任命的。后来在黄敬的带领下,天津市民们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修建成花香鸟语的城市公园时,毛泽东欣然命笔,亲自为天津的公园书写了“人民公园”四个字。而黄敬力推“竹壳热水瓶”更有着一段感人的人间佳话。

 

一天,毛主席在报纸上读到了黄敬在天津举办日用品展览会的消息,这大大勾起了毛主席的好奇心。因为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当时许多展览会都是以古董、军事武器为主题,而黄敬组织的这场展览会竟然是以城乡物资为主题,展示的是城乡人民的生活物资与作物农具,并且在展览会上还能实现交易买卖,这样又能实现了一笔创收。

 

“这个黄敬,想法很多嘛。”毛主席放下报纸便告诉了周总理,随即党中央一干领导人都决定前去展览会上观摩。而黄敬得知党中央的领导们要来展览会参观,不仅没有感到紧张,反而更兴奋了。他嘱咐警卫员把早已准备好的“宝贝”放置在展览会中央最显眼的地方。

 

警卫员十分奇怪的问道:“有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要展示这个?”

 

但黄敬却神秘一笑地回答道:“我自然有我的用意,放心吧,明天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央领导低调地来到展览馆,与群众一起进入了大厅。正当大家议论着城乡生活用品的差异时,毛主席却一眼瞥到了中央最明显的黄敬放置的“宝贝”。

 

“那是什么?”

 

陪同在侧的黄敬看到毛主席果然 “中计”,连忙拿起这个“宝贝”说道:“这是热水瓶!”其他人也好奇地围了上来,只见这热水瓶和传统的铁壳热水瓶有很大的区别,这个热水瓶外壳缠绕了许多竹皮,看起来非常精巧。黄敬告诉大家:我们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我们国家又底子薄,广大工人农民买不起价格不菲的热水瓶。现在我们发明这个方法,用竹皮裹上热水瓶身,这样买一个竹壳热水瓶只要1.2元,比铁壳的便宜多了,工人农民就买得起热水瓶了,而且“竹壳热水瓶”不像铁皮热水瓶要传热,这就有利于保温,工人农民劳作后,就可喝上一口热水热汤了。

 

毛主席对这个方法大加赞赏,指示大力推广。因为在当时国内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农民阶层,他们更需要价廉物美的日用品,竹壳热水瓶适合国情,切合民情,这彰显了我党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的宗旨。

 

这样“竹壳热水瓶”,就在国内流行起来,慢慢走进了千家万户,以后又有了塑料外壳热水瓶,于是热水瓶才真正成了广大人民的日用品。现在有些抗战电视剧中,罔顾事实真相,城乡百姓竟用起“竹壳热水瓶”,甚至在“觉醒年代”的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机关办公桌上冒出了热水瓶,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