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高戈里|教材缺失的中国革命史真相:土地革命究竟为何要打倒地主阶级?
点击:  作者:高戈里    来源:红色文化网  发布时间:2022-09-20 11:57:26

 

高戈里老师在节目后却注意到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问题。

 

他谈到,他发现在视频中,几次出现满屏的“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一类弹幕。

 

 

“这就奇了怪了!”

 

因为,“我讲的事,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史实;我讲的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可为什么观众这么生疏呢?

 

进一步观察发现,有些弹幕反复提出,要高戈里老师“多讲讲历史教科书没有的”。

 

这就更加奇怪!

 

因为“教育法规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是唯一正确的历史观,这是列宁说的”。

 

 

那么原因有四种可能:听课走神,授课乏味,课本抽象,课本缺失。

 

高戈里老师找来了2007年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翻看,发现居然真的是“最不可能”的“课本缺失”!

 

高戈里老师将其中危害甚大的典型缺失归纳为缺失“五史一观”:

 

1、缺失展示土地革命社会根源的基本史实

2、缺失展示红军逆势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史实

3、缺失展示国民党抗战丧师失地制度性根源的基本史实

4、缺失展示解放战争摧枯拉朽战斗力之源的基本史实

5、缺失揭露“联合国军”虚伪本质的重要史实

6、缺失对唯物史观的正确阐释

 

高戈里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历史教科书缺失“五史一观”开门揖盗的史学教育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尽快认真解决,我们将失却解读中国革命史的话语权,危殆几代人的历史教育,并最终撼动新中国的历史根基。

 

今天给大家带来第一讲:历史教科书缺失展示土地革命社会根源的基本史实。

 

1

 

2007年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的课节标题为:《国共的十年对峙》。

 

这节课的范围是1927.8.1-1937.7.7这段历史。

 

而这段历史,在毛泽东时代,通常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不难看出,07人教版教科书中的命名是“去革命化”的。

 

 

那么我们不妨看看为什么原来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与当时中国的基本特征紧密相关。

 

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旧中国的主要矛盾,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1927年武汉政府的调查等史料,完全无地的农民占农业人口的55%,占农业人口10%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68%

 

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这样说:“中国人口之中占八九成是农民,而在这八九成农民之中又占七八成是佃农。”

 

 

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民根本没地。如此,社会矛盾体现出来的就不仅仅是广大农民“穷”,更重要的是套在贫苦农民头上的两根绞索:一个是高额地租,另一个是高利贷。

 

先说地租剥削。

 

没有土地的农民,必须租地主的地来种,要给地主交地租。这个地租通常有三种形态: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其中以实物地租为主。实物地租又有六种形式:定租制,预租制,田面租制,分租制,转租制,捆租制。

 

这里面又以定租制为主。什么叫定租制?川康地区称之为“铁板租”,也就是不管是丰年、欠年还是灾年,你都(要)按(正常年景)一定的收获量来给地主交租。而这个租额多少呢?一般为收获物的60%左右。

 

凤凰大视野有一期节目《大地主刘文彩》,里面采访了一个曾经刘文彩的佃户,问他一亩地要交多少租子,答道当年一亩田打一石七八谷子,交租一石。

 

 

这个算下来,地租率就是接近60%

 

又问道:“这个地租高不高啊?”答:“不高不高。”

 

这说明什么问题?

 

第一,这个地租并非不高。国民党政府1932年出台的《租佃暂行条例》,明文规定缴租“最高限度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而刘文彩的地租率接近60%,这能叫“不高”吗?

 

第二,这么高的地租率,农民还说“不高”,只能说明比这还高的地租多了去了,有很多比这更极端的例子。

 

比如曾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在其自传《西潮与新潮》中,记载了这样一段经历。

 

说他有一次到广州,碰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号哲生),就说起:

 

 

哲生兄,你老太爷中山先生提倡耕者有其田,可你们中山县的土地制度最坏了,普遍的比较正常的办法是所谓五五,就是地主得五,佃农得五;后来慢慢改成三七,地主得七成,佃农得三成啊;甚至一九的都有,那就是地主得九成,佃农得一成。试问农民生活哪得不苦?

 

 

 

地租率甚至能达到一九开,农民还有活路吗?

 

那么我们再来讲第二重绞索——高利贷。

 

农民为什么要借债?一是天灾人祸,一是高额地租,另一是苛捐杂税。当时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江苏的苛捐杂税有147种,浙江73种,湖北江西是61种,四川的苛捐杂税,在民国二十几年就预征到了民国的五六十年甚至八九十年。

 

 

这样,有些农民就活不下去了,只能借高利贷。

 

而高利贷的种类也很多,有货币高利贷、实物高利贷。

 

高利贷的利息一般是加3或加5,就是借100斤粮食,到第二年还130斤到150斤。因季节还有不同,最普遍的是春三、夏一、秋二,冬五。还有加倍付利息的,那就更高了。

 

高利贷的形式又有多种多样,通常有利滚利、买青苗、除利贷、租生利等等。

 

这里讲两个,第一个是利滚利。

 

就是你第一年借了100斤谷子,一年后你要还130斤到150斤,到四年后要还286斤到506斤!

 

农民还不起怎么办呢?

 

卖房卖地,甚至卖儿卖女,乞讨他乡。

 

 

第二个是除利贷,也很绝的。

 

就是你借100斤粮食,他只给你70斤,剩下30斤他当利息扣下来了。到期的时候你要还他100斤。

 

高利贷的名堂实在是很多很多。

 

2

 

那么封建地主这种以地租为核心的剥削,危害是巨大而且多方面的:

 

一是,农民生产没有积极性。

 

二是,导致大批农民破产,土地兼并。

 

三是,农民没了地怎么办呢,就逃荒形成大量流民,流民多了爆发农民起义,引发社会动荡。

 

四是,阻碍工业化投资。因为地租率太高了,地主有钱不去投工业,买地放租,收地租钱比办工厂合算多了。

 

那回到蒋梦麟问孙科的问题,国民党政权为什么没有实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平均地权的政治主张?

 

 

这并不是因为国民党官员的无能。

 

而是在当年那个制度下,他们起不了作用。

 

这里举两个人的例子,也是在蒋梦麟自传里记载的。

 

第一个,1929年国民军占领了杭州以后,使用政府权力,推行二五减租,就是在原来租额基础上减去25%

 

结果呢,这些地主买通了职业杀手,把推行二五减租的一个领袖沈玄庐给暗杀了。

 

 

 

第二个例子,是陈果夫的“土地改革”。有一年陈果夫在南京对蒋梦麟谈到,他极力主张要把南京的土地统统收归政府所有,然后来搞土地改革。等到开会的时候,陈果夫把计划提出来以后呢,是左右碰壁,推行不下去。

 

 

起初他不明白什么缘故,后来东打听西打听明白了,南京城里的这些官僚,这些权势人物,都是大地主,他们都是要维护这种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呀。

 

蒋梦麟也跟他说,果夫先生,南京的地是老虎皮,你要用强力才能把老虎打倒,剥下他的皮。你跟老虎商量要怎么剥老虎皮的法案,那是办不到的。

 

 

 

他国民党搞不了土地革命,共产党就要搞土地革命,那么搞土地革命国民党就会进行武力镇压,武力镇压这才有了所谓十年的“国共对峙”。

 

它的根子呢,就是从土地革命这来的。

 

那么回头看2007年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它对土地革命的缘由的展示,基本上是停留在平均地权的说法上了。

 

15课首先是标题去革命化,改为《国共的十年对峙》;2019年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又改了,改成《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道路》。

 

但是这两版都没有提到土地革命的缘由,就是封建土地制度残酷压榨农民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史实。

 

课本对“废除封建剥削”的描述,仅仅是在行动上,而非在社会根源的分析上。

 

 

这孩子们在课堂上哪听得明白嘛?

 

看这一课的要旨,没有讲土地革命的缘由;

 

 

后面的“资料回放”,引用了一段历史文献,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跟“闯王来了不纳粮”好像没啥区别了。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搞的土地革命,是以消灭剥削制度,奔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的;而平均地权,是奔向资本主义的,仍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

 

3

 

那么在教科书虚化了土地剥削制度这个基本史实后,我为什么说它“开门揖盗”呢?

 

最明显的后果是,整整一代年轻人,甚至不止一代,不知道旧社会“旧”在哪里,不懂得新中国“新”在何方。

 

这些年轻人,看了我的一些讲座视频以后,他是觉得(相关知识)“闻所未闻”。

 

 

那么接下来的后果,有个网友跟我讲了这样一句话:

 

“不说清楚这些历史,敌人就会编一个历史给你。”

 

你自己把这段历史给缺失以后,敌人、反共反华势力,就会上来给你带节奏,往另一个方向去引。

 

 

首先一点,就抓住“不还租不还债”,将它等同于“闯王来了不纳粮”、“均贫富等贵贱”这样的农民起义,这样的均贫(富)主义了。

 

把土地革命看作,似乎是在“毁契约”,接下来就用这种“契约精神”带节奏,就跟你纠结土地来源、土地集中度、地主的品行这些东西,而把土地地租剥削这个本质问题给掩盖下来,去纠结那些次要问题去了。

 

 

在一些人眼里,黄世仁“比窦娥还冤”

 

再进一步带节奏,就是用“契约精神”来否定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的正当性。

 

到最后就是彻底否定土地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比如说《软埋》这个小说,比如说为刘文彩翻案的这股思潮,又比如说就跟我辩论那个教授,他就是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出了一本专著,彻底否定土地革命。

 

 

这就是开门揖盗的后果。

 

从后果的严重性上而言,这样的暗雷危害较之“问题教材插画”,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高戈里;来源:乌鸦校尉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