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对印作战,总参计划歼敌1营,张国华改为1旅,毛主席:让他们打
点击:  作者:鸢飞九天2018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2-01-11 10:19:40

 

提起我们的邻国印度,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并不陌生。不过,印度对于我们而言,更多的其实是一个脑洞极大的奇葩国度,在许多人印象里,他们可以在一辆摩托车上坐上一个排的兵力,也可以在一辆火车上挂满乘客。

 

 

印度

 

所以,我们看印度,更多的其实是一个猎奇的心态,静静地看着印度作为一个南亚大国却屡屡做出许多大跌眼镜的行径。

 

但是,作为与中国拥有3000多公里边境线的国度,当它将奇葩的行径指向中国时,我们就完全笑不出来了。

 

众所周知,在国际社会上,一个独立国家,尤其是作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大国,妥协就是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因为大国博弈,从来不存在只粘光,不吃亏的可能。

 

然而,作为南亚次大陆毋庸置疑的霸主,印度却犹如一个小朋友一样,满脑子想的都是“我全都要”。而这种“我全要”的心态所对应的,正是1962年印度对于中印领土纷争的态度。

 

 

印度军队

 

由于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和英国殖民者对于中国西藏地区的侵略,使得在印度独立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印边境并没有真正地确定下来。

 

而且,同样由于英国殖民者的贪婪和无耻,导致印度还成为与我国存在领土争议面积最大的周边国家。

 

同时,正是因为英国殖民者对于印度长达200多年的殖民统治,还使印度人产生了一种令中国人完全无法理解情感,那就是:对于英国人曾经的压榨和统治,印度人不但没有多少愤恨之心,反而还有了不少感激之情,更为离谱的是,独立后的印度还一直以英属印度殖民地继承者自居。

 

正是这种奇葩的心态,使得印度不但将英国非法占据的中国领土“理所当然”的视为印度的国土,而且,还不知天高地厚的试图学习它的前宗主国,干涉中国内政,而印度的这种心态,在50年代末达到了巅峰。

 

 

英属印度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印度一改往日与中国和平友好的态度,再次捡起了英属殖民地继承者的迷梦,印度将近代以来英国殖民者对于中国西藏的侵略当做自己的“功绩”。

 

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中国政府本着互惠互谅的原则,屡次表示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谈判,然而,这不过是媚眼抛给瞎子看,已经彻底自嗨的印度政府,均将中国的合则两利的建议一概蛮横拒绝。

 

在拒绝中国的合理诉求之后,印军更是得寸进尺,不断在中印实际控制线内挑起事端,试图对于中国领土进行鲸吞蚕食。很显然,中国的忍让不但没有让印度有所省悟,反而进一步助长了印度的嚣张气焰。

 

1959825日,中印在实控线第1次爆发边界冲突之后,印度总理尼赫鲁更是多次向印度国会议员表示:印度军队已经做好准备,将不惜一切代价在边境问题上与中国进行一场战争。

 

 

尼赫鲁

 

对于中国而言,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其实从来不是中国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的主要精力和应对重心,一直是东南沿海,一直是来自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及其背后的美帝国主义。

 

因此,中国对于印度在中印边境屡屡挑衅是感到不可思议的,中印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又同为发展中的大国,彼此爆发战争,只会两败俱伤,互利互惠,携手共进才最为符合两国的利益。

 

然而,印度这个满脑子都是“我全要”的国家,最终还是令中国失望了,印度不但不疯狂地在中印边界地区增兵,而且屡屡挑起武装冲突,对于中国的领土进行鲸吞蚕食。

 

所以,虽然就连雄才伟略如毛主席“想了1010夜,都没想明白尼赫鲁为什么要搞我们”,但是,为了维护祖国西部疆界的和平和稳定,新中国依然不得不对印度实施自卫反击战。

 

19621017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

 

 

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与其他国家军队交战,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击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但是,中国军队与印度军队却没有任何交战的经历。

 

而且,按照正常的逻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战接连取得辉煌胜利,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场击败美国军队之后,印度军队依然有胆量和底气频频挑衅中国,并胆敢与中国爆发战争,印度军队必然有所恃、有所底气才对。

 

因此,虽然这场对印自卫反击战规模并不大,但是,新中国上下却都极为重视。当时,对自卫反击战,不但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关心,不惜精心运筹,亲自指挥,而且,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徐向前、罗瑞卿等身经百战的老帅们,也都参加了这场自卫反击战的决策和指挥。

 

而对于实际参战的前线部队,根据中印边界的实际情况,对印自卫反击战分为了两个战线,其中,中印边境东段由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负责,而中印边境西段则由南疆军区副司令员何家产负责指挥。

 

 

张国华

 

由于上至中央下至前线解放军官兵,都对于印度军队的战斗力没有充分了解。而印度军队和印度政府又一贯态度强硬,似乎底气十足。

 

因此,在中央军委下达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之后的第2天,1018日,中央军委再次发出了明确指示:“此次对印度反动派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所以,即便新中国成立以来解放军对外作战无败绩,但是,中央依然极为谨慎,为取得初战的胜利,总参主张把战争的“口子”张小一点儿,因此,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总参谋部下达的作战任务是:歼灭入侵麦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一个营。

 

而当时驻守在克节朗地区的印度军队,正是印度陆军赫赫有名的王牌军——印度陆军第4师第7步兵旅。

 

前面说到,印度自独立之后,一直以英属印度殖民地继承者自居,而印度的这种心态其实并非毫无缘由,因为,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新中国不同,印度的独立,是“非暴力不合作”的产物。

 

 

印度

 

二战之后,国力急剧衰落的英国已经无力控制印度,无奈之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正是因为这场没有流血的独立,使得印度继承了英国在印度的大部分遗产,这其中,也包括军队。

 

英国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以来,殖民地就几乎遍布全球,但是众所周知,英伦三岛也只是欧洲大陆旁一个并不大的岛屿。

 

因此,本土人口有限的英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军队,为了控制庞大的殖民地,英国不得不从殖民地土著大量征兵,建立了以殖民地土著为士兵、英国人为军官的殖民地军队。

 

而英国人在全球范围内做了试验之后发现,素来逆来顺受,十分听话,价格低廉又有不俗战斗力的印度人,是性价比最高的兵员,因此,主要由印度人组成的殖民军队,逐渐成为印度殖民统治的主流军队。

 

 

八国联军中也有英国人为主的英印军

 

当时,英属印度殖民军队也就是英印军,不但成为英国统治英属印度的主力,还随着英国人殖民的脚步遍布全球,巅峰时期,英印军作为英军的一部分,还参加了第1次世界大战和第2次世界大战,最多时,主要由印度人组成的英印军,数量高达233万之巨。

 

可以说,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之所以没有如法国那样迅速被纳粹德国大军击败投降,数以百万计的印度雇佣军,付出了巨大牺牲。

 

与此同时,参加过无数次大战的英印军,在战斗之中锻炼出颇为不弱的战斗力,也涌现出不少战功赫赫的王牌军队。例如,驻扎在克节朗地区的印度陆军第4师,就是极为著名的一个。

 

2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英印军的王牌部队,第4师曾被编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麾下在欧洲作战,由于功勋卓著,第4师还赢得了“红鹰”的绰号。

 

 

中印对峙

 

而隶属于印军第4师的第7步兵旅,更是印度军队王牌中的王牌,1962年时,驻扎在克节朗地区的第七旅,辖有三个步兵营和一个步枪联队,以步枪联队为例,它还有一个更为著名的名字——廓尔喀步枪联队。

 

廓尔喀人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佣兵,他们历来以忠诚勇敢、骁勇善战而著称。廓尔喀佣兵也为英国殖民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廓尔喀步枪联队自然是印军的王牌部队。

 

而被印军视为王牌部队的第7旅除了廓尔喀联队外,下辖的拉其普特营和旁遮普营,也都是印军中拥有悠久历史且参加过二战的精锐部队。

 

当时,驻扎在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第7旅大约有3000余人的兵力,他们以逸待劳,成为我军发动自卫反击战的第1个对手。

 

 

克节朗地区自卫反击战

 

当时,整个东线印军除了第73000余人之外,印度还在砀山口至达旺等地部署了大量部队,整个东线部队印军总兵力约2.2万余人。

 

而作为对手,我军除了419部队和11师两个野战部队之外,还有昌都、林芝、山南军分区的部队,总兵力略少于印军,约2万余人。

 

当然,虽然整个东线地区我军兵力与印军兵力相当,但是,根据毛主席一贯打仗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东线部队在张国华司令员的指挥之下,在克节朗地区集结了10,300人,3倍于敌。

 

但是即便如此,总参下达作战命令仍然以稳妥为主,命令明确要求初战必胜,所以,作战目标为:歼灭入侵印军一个营。接到这样的命令后,张国华开始率领指挥机关进行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

 

 

头条百科关于张国华的介绍

 

但就在此时,前线的官兵们突然对于总参作战计划提出了异议。当时,作为主攻团的第115团原定的作战任务为:歼灭卡龙据点的印军,在完成这一作战任务之后,再集中兵力,拔除枪等、扯冬、绒不丢等据点。

 

但是,作为我军的老部队,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115团在对于前线印军阵地进行充分侦查之后发现,卡龙据点和枪等、扯东等据点距离十分近,如果115团按计划只打卡龙据点,那么,势必会受到驻扎在枪等据点的印军袭击。这对于115团的作战任务极为不利。

 

因此,他们认为,既然我军拥有优势兵力,115团又是战斗力强劲的老部队,还不如将两个据点同时打掉,避免攻击部队在作战时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

 

考虑到这一点后,他们随即主动向上级提出了这一建议,此时,恰在115团考察的419部队政委阴法唐认真倾听了建议,并认可了115团指战员的想法,随即,他向东线总指挥张国华司令员做了报告。

 

 

印度第七旅布防图

 

1线指挥员不要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集思广益,开诸葛亮会,一直是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因此,张国华在接到前线官兵的建议之后,并没有对于官兵们提出与总参命令不同的建议感到不快,反而十分重视。

 

他开始对这一建议进行全面了解,经过周密的勘察之后张国华、阴法唐等人发现,前线官兵的建议很有道理。

 

当时,驻扎在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王牌第7旅的部署十分奇怪,它像一个短腿的“T型”,与解放军直接对峙的正面十分宽,而纵深却极浅。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解放军可能的进攻,第7旅还将驻守的各个据点修建得十分接近。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解放军真的按总参计划发动歼灭一个营的作战,由于印军第7旅各个据点相距很近,很容易得知我军战斗的发展情况。

 

那么,根据经验,战斗极有可能发生两种情况:一个是,看到自己一个营的部队被解放军进攻,其他据点里的印军会立刻前来支援战争,从而将战斗打成一锅粥,战斗规模也因此被迫扩大。

 

而另一种可能则是,其他据点的印军发现我军攻击力极猛,印军一个营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后,印军第7旅的其他部队极有可能撒腿就跑。

 

这两种情况显然都不利于我军作战。所以,根据我军已经占据兵力优势,准备充分,有能力将印军一个旅全部吃掉的情况,阴法唐等人提出:

 

与其歼敌一个营,还不如将其一个旅全部歼灭,打一个营也是打,打一个旅也是打,打一个营麻烦还多,不如狠下心打一个旅。

 

 

阴法唐

 

因此,最终张国华果断拍板决定,修改总参的作战命令,将预先歼灭一个营的作战计划,改为歼灭驻扎在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王牌第7旅。

 

然而,当张国华将这一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的作战计划上报至中央之后,包括几位身经百战的老帅在内的多位中央领导,并没有同意。他们怕前线部队胃口太大,吃不掉印度这个赫赫有名的王牌旅。

 

应该说,身经百战的老帅们这么想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与印度军队交过手,也不知道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如何,料敌从宽,是一个军事指挥员最起码的素质。

 

而且,老帅们还考虑到,由于交战的地方位于喜马拉雅山麓,解放军所有后勤补给都要经历环境恶劣、海拔4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因此,解放军的后勤补给比之印度军队相差悬殊。

 

再加上当时国际形势对于中国也十分不利,就连苏联都实际站在了印度的一边,中国又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本身经济十分困难。

 

 

苏联

 

因此,老帅们希望初战谨慎没有任何问题。相反,如果初战就目标是印军一个旅,而且还是王牌旅,一旦战争打成焦灼状态,未达到预定歼灭敌人的目标,那么,对于我军的作战计划乃至于国际影响都是极为不利的。

 

然而,当这一最大胆的作战计划最终摆在毛主席案头时,极具气魄的毛主席却并没有如几位老帅那样否定了张国华等人的作战计划,毛主席说道:让他们打,打不好重来!

 

随即批准了张国华的作战计划。得到毛主席的批准和认可后,张国华立刻开始指挥东线部队发动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一战——克节朗战役。

 

19621020日凌晨,在夜色的掩护之下,张国华指挥东线解放军官兵犹如下山猛虎,对于印军各据点发起了全面进攻。

 

 

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中国军队

 

应该说,印军第7旅能够成为印度的王牌旅,确实有两把刷子。在克节朗战役之中解放军官兵发现,印军的战斗力确实颇为强劲。

 

在解放军对于地堡的进攻之中,许多印军都死守地堡,解放军在最终攻克据点之后,被打死的印军官兵甚至比被俘的还要多。

 

以卡龙据点为例,当时,顽抗固守据点的印军一共有143人,当卡龙据点最终被攻克之后,解放军只俘虏了51名印军官兵,而被击毙的印军高达92人。而且,即便是被俘虏的51个人当中,也有许多人是因伤失去战斗力以后被俘的。

 

所以,从这个伤亡数字也可以看得出来,印军的作战意志,包括战斗力都是颇为强劲的。对于这一点,克节朗战役的主要指挥官之一、419部队政委阴法唐也有过评价:实事求是地说,印军还是很能打的。

 

当然,印军战斗力虽然比想象的要大,但是,我军的战斗力更是远远超出了印军的意料。在战斗之中,解放军官兵在气势方面全面压倒了对手。

 

 

印军俘虏

 

以在各节朗战役中涌现的英雄班级——阳延安班为例,当时,这个班只有8个人,在激烈的战斗之中,班长阳延安牺牲之后,第2班长立刻接过指挥棒,指挥全班继续发动进攻,第2班长牺牲之后,副班长又顶了上去,副班长牺牲了,资历较深的老战士则立刻继续,当全班8个人牺牲了7个人之后,剩下的最后一名新兵依然没有停止战斗,他拿起枪支又主动加入了另一个班,继续发动对于印军的进攻。

 

正是这样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使得我军的进攻犹如潮水一般,彻底淹没了对手,最终,原计划三天的攻坚任务,解放军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

 

印军第2旅大部被歼灭,残部在溃散之后,也很快被我军清剿,就连印军第7旅的旅长达尔维准将,也最终被我军俘虏。

 

 

英雄班长阳延安

 

可以说,在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之下,在解放军官兵的英勇作战之下,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一战取得了极为辉煌的胜利。克节朗战役的辉煌胜利,也为解放军取得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鸢飞九天2018今日头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