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胡懋仁:那些蜕化变质的人,价值观是如何改变的?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11-10 06:49:21

 

1.webp (38).jpg

在思考价值观问题时,我经常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我过去讲课时,也对学生提问过。我的问题是:现在那些落马的贪官,在三十年前,他们还在大学做学生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是满腔热血的青年人?他们对那个时候的贪污腐败是不是也很深恶痛绝?他们会想到今天他们自己这样的结局吗?他们曾经的价值观什么时候发生改变的呢?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不太好回答的。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并不是要让学生们找到一个所谓答案,而主要是考虑让学生们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

钱理群教授最先提出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概念。在小小年纪,就知道精心算计。这样的人在工作之后,在走上领导或者负责的岗位之后,会不会就一定会堕落为一个贪官?这也不好一概而论。其中有的人可能会做了贪官,但也可能有的人就未必能做上贪官。有时候,所谓利己主义者,无论是否精致,总要考虑一下作奸犯科的后果。那么精于算计的人,有可能在算计之后,发现做贪官并不是得大于失,而完全可能是得不偿失。所以不能说,任何精于算计的利己主义者一定就会做上贪官。

当然,也会有这样的贪官,在他们年纪轻轻的时候,早就为自己安排好一条往上爬的路子。他们脑子里确实充满了利己主义的打算。他们想通过升官来达到发财的目的。即要升官,又要发财,这才是他们人生的最终目标。这样的人,在走上社会,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最后当上贪官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在这样的人当中,所谓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价值观,应该是相当突出的。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也少不了名利双收。升官是名,发财是利。两样都想要,两样都不想丢,应该就是这种人的人生目的。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价值观,其中的缘由估计是很复杂的。有可能是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给子女的耳濡目染,甚至是耳提面命,让这样的价值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扎下了根。以后再想拔掉就非常困难了。不过,估计这样的家庭虽然也有,但似乎不会太多。毕竟这种观念过于陈腐,使笃信这种价值观的家长有的也羞于出口。

更多的贪官,在他们读书的时候,大多数人在内心里还是有着一定的正能量的。毕竟接受了党的多年教育,这种正能量的思想也不那么很快就消蚀掉。有的人,甚至在读书的时候,也是雄心勃勃,要为国家和人民做一番事业。然而,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之后,社会中现实的消极因素让他们应接不暇。他们所看到的,是这些消极因素似乎在我们的社会里仍然在大行其道。有的人就通过这种方式而获了利。这让他们就非常动心。他们其实内心里也很清楚,一旦做了违纪违法的事,是有可能受到纪律的处分和法律的制裁的。但是,他们看到更多的情况是,有些做了坏事的人,没有被立刻发现,而且这些人还能继续逍遥很长时间。他们就认为,侥幸这件事是能够存在的。他们就会想,别人这样做了,没出什么问题,说明有可能将来就永远不会再出问题。既然别人能做,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做?既然我也可以做,那我为什么就不去做?这样的逻辑圈套,就开始把这些人套到这当中来,让他们开始陷入万劫不覆的陷坑之中。

有的人,开始做坏事时,胆子很小,不敢伸手,但如果有了不起眼的第一次,就会有不起眼的第二次。有了不起眼的前几次,后来的大额金钱也就更敢伸手了。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虽然从理论上说,是违纪行为,是犯罪行为,但那么多人都没有得到暴露和惩罚,我也一定可以避开这样的惩罚。在他们内心深处,除了侥幸心理之外,还有所谓法不责众的歪理在支撑着他们的罪恶心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廉耻不复存在了,他们的敬畏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就只有贪婪,只有庞大无比的欲望了。

由于长期作恶,他们在年轻时曾经憧憬或者愿意相信的价值观,在他们罪恶的经历中,必然发生变化。他们必须寻找各种理由、各种借口来为他们的罪行辩护。甚至用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格言来宽恕自己的行为。他们没有法律观念,没有道德观念,没有任何做人的底线。最后自己把自己送进了深渊。

无论是道德,还是价值观,走上领导岗位的人们,别的不说,单就一个敬畏之心就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虽然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底线。没有敬畏之心,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敢拿,这就是走向毁灭的第一步。一个做贼的人,要实施盗窃行为的时候,心都是虚的,生怕被人发现。而那些贪官,在做坏事时,有的人已经没有所谓心虚的感觉了。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那么应该,一切都是那么坦然。他们内心的独白往往是,这有什么呀?这算什么呀?人们不都是这么干的吗?谁能比谁干净多少?这些自白已经让这些已经变得心理畸形的人们感觉做这些坏事丑事非常司空见惯的了。

价值观是靠教育得来的吗?我不知道,说不清楚。要说教育,从学校到机关,从普通工作岗位到领导岗位,后来成为贪官的那些人们都没少受教育。但是管用吗?不知道,看起来,作用不是太大。光靠教育,作用是有限的,必须有必要的责罚和约束。在这个方面,丝毫不能手软,丝毫不能放松。应该承认,过去在严格廉政纪律和法律方面,我们有过太软的时候。那是绝对不行的,是不应该被允许的。

应当承认,“拒腐蚀、永不沾”对真正理想信念坚定的先进分子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对相当多数的思想动机不那么纯的官员来说,只有在外在的民主监督和法纪约束的环境都非常严格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的转变。在大环境的约束下,他们才有可能逐渐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时间长了,或许他们内心也会发生变化。他们有可能愿意接受那些本来就被证明是正确的价值观。但如果没有这样严厉的环境,那些价值观再正确,也得不到在各级岗位上官员们的认可和尊重。

我在课堂上也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现在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将来你们毕业了,走上社会了,或者也会担任某个领导职务了,你们会成为你们今天痛恨的贪官吗?这个问题只是让学生思考的,没法让他们做出回答。他们现在也无法做出回答。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当然这个回答很好,但是如果将来他们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成为自己今天不想成为的人,又将如何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不就是见鬼了吗?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