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面对苦难,毛委员那代人这么办!
点击:  作者:dangrenbei    来源:党人碑的熟人茶馆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1-15 11:28:59

 

 

2020年,对我而言是充满坎坷的一年,当我躺在病床上思考问题,重读《古田会议回忆资料选编》的时候,我甚至想到了1927年。

 

熟悉党史的朋友都知道,1927年对我党是决定生死的一年,二十八画生同志曾经形容这一年:

 

“中国口口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但是问题来了,“路径依赖”一度是那时那党那人几乎绕不过去的问题。

 

很多同志都幻想打下大城市,特别是能打下广州,复刻北伐的经验,传檄而定,越快越好。

 

结果“希望”越大,失望就来的越快。

 

那个时候我们的党发动的起义很多,但是失败之后,坚持不散帘子,此路不通找他路,硬是带领千把人的残余队伍钻山沟打游击的,只有“朱毛”,其他人都失败了。

 

 

朱老总因为经历复杂特殊,能够调动的个人社会关系有其个人特殊性,其路径具有不可复制性,只有二十八画生同志闯荡探索的新路才是中国革命的唯一答案,但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甚至多数人这么看。

 

 

简单说,面对苦难,怎么办呢?

1

说到底还是责任!

 

萧克将军回忆井冈山斗争时代,毛委员如何把传统以打仗为主要责任的旧式军队,改造为全新的革命军队,提到了一个“宣传兵制度”。

 

 

红四军的每一个机关,营、连部也好,政治部和卫生队也罢,每到一新地区,都要派出五人担任宣传工作。

 

他们不带枪支,不担任军事任务,就是接近群众,做好深入的宣传工作。

 

而且还要分成两个组,一组负责口头宣传,一组贴布告和写标语,执行我党我军有针对性的规范化宣传口径。

 

这对于群众了解红军和扩大新兵队伍,起到了极好的作用,也是二十八画生建军思想,造就红军并非单纯打仗工具的特征之一。

 

 

看到这里,我想到一点现实问题:

 

如果我们的党团员和地方机构都能有此责任,多做一些贴近群众,让群众听得懂,听得有所感的宣传,何至于意识形态阵地前几年丢盔弃甲,何至于好事没办好,民心工程有时成了扰民……

 

说到底,还是责任,还是有人已经习惯于不负责任了。

 

2

干革命哪里容易?

 

年轻时,我挂职过乡镇,也驻过村,还在国营纺织厂蹲过点,有一个结论:

 

基层工作辛苦,基层干部难为。

 

其实,站在大历史的角度回望中国革命,当年的小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后,猛地担当起基层干部职责,面对一个基层单位,又何尝不是如此?

 

半年宪兵养成所速成出来的萧克,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派到宜章农军的一个团当连长,那年才21岁,人称“娃娃连长”。

 

 

农军有个问题就是纪律差,乡土意识严重,最要命的就是一离开本乡本土就想着回家,搞不好就炸营。

 

炸营古已有之,史书上叫“营啸”,大家都紧张,训练又不足,一点疑神疑鬼就全军慌乱,官兵脱节,大家撒丫子散伙。

 

宜章农军这个千把人枪的团,没半年就闹了一家伙,跑的就剩一百多人,成建制的部队只剩下萧克这个连了。

 

娃娃连长咋做到的呢?

 

简单说就是抓细节,不许外单位插队,不许本连下面的班排混编。

 

两年后萧克当了纵队司令,百人连变成千人纵队,还是管农军,可愁死人了,但党派你干,你就得干,而且还要干好!

 

 

毛委员和萧克

怎么办?

 

总结经验教训,把工作做得更扎实细致,其实我们做手头工作,不也是这样吗?

 

3

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干!

 

参加过秋收起义的黄埔生张宗逊,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回顾秋收起义之后,总指挥卢德铭牺牲,部队死走逃亡,士气低落,那些同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黄埔同学,几乎公开讨论“回归”蒋校长、方教育长的时候,心情一定糟透了。

 

 

秋收起义的军官底子是叶挺独立团分出来,我党以黄埔生为主搞起的,他们多数都有过硬的学历和耀眼的铁军出身,还有如火的革命激情。

 

可万没想到,起义没几天,老团长卢德铭牺牲了,这个打击太突然,太致命了。

 

其实,说是“老团长”,卢德铭烈士牺牲时也不过22岁。

 

今后跟谁干?那个说着湖南话,粗布衣裤短打扮,完全湖南农民感觉的毛委员?

 

估计张宗逊也有点心里没底,但他毕竟是坚定的革命者,要坚守岗位,无愧初心。

 

 

彭德怀与张宗逊

 

也就在革命最危险,这支队伍要散帘子的时候,他看到毛委员找干部战士谈心,调查研究,并设法找当地的同志,调查当地和附近的情况。以特有的坚定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找出部队的失利原因,并决心在短暂休息期间,抓紧对部队进行整顿,为大家今后找出路,中国革命的出路。

 

这就是历史教科书都会提到的“三湾改编”,张宗逊形容当时:

 

“暴风雨之后泥沙俱下,只有坚信革命必胜的人们,犹如中流砥柱,在风浪中搏击!”

 

很快就要到毛委员生日了,想起很多。

 

 

by@钢铁时代2011

 

人这辈子,千难万险多的是,有人溜号,有人坚持,这就是大浪淘沙,考研如此,做事如此,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更是如此。

 

老话也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是人生常态,面对失败和苦难怎么办?

 

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干啊!

 

来源:党人碑的熟人茶馆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面对苦难,毛委员那代人这么办!

    2021-01-15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