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著名学者陈嘉映谈科普阅读
点击:  作者:陈嘉映    来源:秘书工作  发布时间:2020-12-25 12:41:16

 

读书就像生活,一人一条道,很难总结出通用的方法。无论何时,冠者五六人,列坐其次,各自讲讲自己的读书经验,都是乐事。

 

青少年时期,小说、诗歌是我读书的大项。现在,我的课外书里,历史、科普占比更高。今天就讲讲科普书。

 

有益心智的读物里,科普本应是一个大门类,可我20世纪90年代初归国时却发现,国内这个大门类几乎空着,于是打算拉几位同好来填补空白。那一阵也正有几位同人或开始或打算张罗出版、张罗书店。唯鄙人一向缺乏行动力,想得不少,却啥都没干成。找借口呢,是阴差阳错又回到大学教哲学,一时无暇他顾,只翻译了当时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濒临失衡的地球》,好歹可以列入环境科学。可庆幸的是,不少做事的人也注意到科普的空档,就从那时起,科普书的翻译、出版渐渐旺盛。

 

我们可以按照学科给科普分类:数学、物理、生物、动物学、人类学、环境科学等。最近几年热闹的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大脑科学,这方面的科普书格外多,如玛格丽特·博登的《AI:人工智能的本质与未来》、克雷格·文特尔的《生命的未来》、达马西奥的《笛卡尔的错误》、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的《脑的阅读》。

 

数学和物理学是最的科学,在这些领域,专业论文跟科普之间截然两分,非专业读者只能读科普,读不了论文;即使是科普书,面对的是普通读者,还是会要求读者有点儿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有些科普书,如约翰·德比希尔的《素数之恋》的后一半,我初中文化水平,实在不大跟得上。

 

 

到动物学、人类学这边,科学和科普的界线不那么泾渭分明。迈尔的《进化是什么》既可供专业学者研究,普通读者读来也不觉得困难。这些领域的科普,不要求多少知识准备,德瓦尔的《黑猩猩的政治——猿类社会中的权力与性》《万智有灵——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照样读得津津有味。许靖华的《大灭绝》就像一部侦探小说,调动天文、地理、化学、生物各个方面的知识来破解恐龙灭绝之谜。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写人类发展中的一些节点,同样旁征博引,引人入胜。

 

 

顾名思义,科普意在普及科学知识,但真要学科学知识,我觉得还是去啃教科书最有效。当然,教科书质木无文,尤其我们小时候用的教科书,连图画都少见;科普呢,多少有点儿趣味性,甚至掺杂若干娱乐性。

 

我小时候读的科普书,书名可能就是《趣味数学》《趣味物理学》。增添趣味的一个办法是穿插轶事,讲到薛定谔方程,顺便提到他是在跟情人度假时得到灵感的。趣味有深有浅,薛定谔编出一只猫来讲量子叠加态也算一种趣味,但这只猫有助于我们理解薛定谔方程的大概含义,他那位我们不知其名的情人对此则没太大帮助。

 

科普的真正趣味不在趣闻轶事而在思想性。我们小学就学到0,学到1,后来学到无理数、复数,掌握运算规则之后,考试好歹能及格。但为什么0这个数字很晚才被引入数学呢?我们说“0这个数字,但0是个数字吗?它是什么东西的数目?若说它是不存在的东西的标记,既然不存在,你怎么标记它?负数、无理数、虚数、微积分,进入数学王国的时候,都引起过巨大的争论,在教科书里,我们不大能读到这些思想上的争论。读读M.克莱因的《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我们会发现,我们所掌握的那点儿简单数学知识背后有那么丰富的思想内容。关于量子力学的科普无一不讨论波粒二象性,量子到底是波还是粒子,这也许不妨碍科学家预测量子的活动,但波与粒子在思想层面的矛盾始终困扰着好思索的科学家们。

 

教科书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教授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系统,科普的旨趣在于把知识和我们平常想得到的道理连到一起。就此而言,很多科普都接近科学哲学。很多科普书的作者也是顶尖的科学家,如霍金、普利高津、温伯格,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在很多科技领域已经进入发达行列,但中国人写出的优秀科普书不多,我想,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科学家更多从技术角度来理解科学,对科学的思想性不那么在意。

 

思想跟历史连在一起。所以,科普一边邻接科学哲学,另一边邻接科学史。科普书往往要回顾特定学科的发展历程,讲演化论的,如卡尔·齐默的《演化的故事》,差不多都要从古希腊的生物演化思想讲起,至晚也要从达尔文和小猎犬号军舰讲起。教科书即使提到科学史,也只是作为小知识附在一旁。

 

我们都知道牛顿力学,理科生却很少会去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但为了探究牛顿力学的思想,科普作家会回到伽利略和牛顿那个时代,考察他们在跟哪些观点作斗争,他们怎样得到了自己的结论,这些结论引发了哪些质疑——很多质疑后来不是被解答了,而是被屏蔽了。科学在不断进步,那些疑问的思想内容则不见得已被澄清。

 

 

中国的普及教育程度不低,但国人在科学知识和科学认识方面大有提升的空间,为此我很愿意鼓吹多读科普,长知识,明道理,培养科学态度,同时了解科学的局限,以免坠入科学主义陷阱。经过译者和出版人的努力,现在已经有大量科普译本,其中大多数都值得读。不过,我们用来读书的时间有限,那就挑最好的读。更重要的是挑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读,例如,同样讲量子力学的,难度相差不少,最好是选费一点儿力气差不多能读懂的。读得多了,我们会发现很多重复的内容,凡讲量子力学的,都会讲到双缝实验,凡讲大脑科学的,都有一章大脑解剖结构。读到第一本,新鲜,读到第二本,当作复习吧,读到第三本,跳过去就行了。

 

最后说一句译本,既然好的科普差不多都是译本,选书时要注意译文好坏。据我的印象,科普书的翻译品质总体上不错,但也有糟糕的译本,选书时一定要慎重。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秘书工作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著名学者陈嘉映谈科普阅读

    2020-12-25
  • 内容 相关信息

  • 著名学者陈嘉映谈科普阅读

    2020-12-25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