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林建华: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
点击:  作者:林建华    来源:思想火炬  发布时间:2022-02-10 22:18:41

 

【编者按】为了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强阵地功能、决策智库功能和学术殿堂功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了202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好文章”评选活动,经过院内外专家三轮严格评选,从院属各单位推荐的我院在职人员2020年发表的216篇候选文章中,评选出“好文章”50篇。“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公众号特联合“新时代新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国际思想评论”、“科学与无神论”、“思想火炬”、“马经青年”公众号分期推出评选出的50篇“好文章”,以飨读者。

 

1.webp (19).jpg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为人类求解放”是它的真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实际的结合。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中国和俄国情况的相同性和相似性,是中国共产党选择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的历史根由。“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动力和真谛。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逻辑,依然是解决中国问题,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逻辑,依然是创造些新的东西,旨在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宏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发生了两大历史性事件,这就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选择、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始终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宏大命题的核心要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其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就是“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

 

一、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使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始终是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党的十九大部分修改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这些论断都不是凭空作出的,而是有着历史的根由,它源于中国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时,中国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最大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马克思还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

 

历史地看,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传入中国,并不是只有俄国一途,而是有着欧美、日本等多种路径。中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始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而是更早一些时候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自己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的这种渊源关系一直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占有很重的分量,这源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和榜样,源于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动和自觉,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武器”使“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回答和解决“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共同创立和发展了“为人类求解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致力于回答和解决“帝国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既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分析俄国问题的伟大的认识工具,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俄国问题的伟大的实践工具;既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马克思列宁主义阶段,更是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发动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社会主义从科学的理论变为现实的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征程。毛泽东指出:“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

 

俄国十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采取的内外政策特别是新的对华政策,与西方列强所施行的对华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对于在暗夜中寻求出路的中国是一种鲜明的昭示。从走投无路到向西方人学习再到向俄国人学习,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新路、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通途,殊为不易,极其艰难。毛泽东后来曾对此作出过非常精辟的概括,指出:“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〇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风雨如磐暗故园”,出路到底在哪里?“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近代俄国向西方寻求真理和出路的艰难历程,深刻启迪了具有相同或相似国情的中国先进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1920年,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在将近半个世纪里,大约从上一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俄国进步的思想界在空前野蛮和反动的沙皇制度的压迫之下,曾如饥似渴地寻求正确的革命理论,专心致志地、密切地注视着欧美在这方面的每一种‘最新成果’。俄国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前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经受了失望,进行了验证,参照了欧洲的经验,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在这里,列宁清晰地勾勒了俄国人寻找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了俄国化之后,最终形成了列宁主义的呈现样态,这是由俄国历史特征、俄国文化传统、俄国现实需求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在进行了精心研究和认真比较之后,毛泽东指出:“列宁在一九二〇年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描写过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经过。俄国人曾经在几十个年头内,经历艰难困苦,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同,或者近似。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两个国家都落后,中国则更落后。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正是基于此,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就进入政治斗争,经过曲折的道路,走了二十八年,方才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思想武器不容易,但要运用好这个思想武器更为不易。真正运用好这个思想武器,就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亦即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不断推进的伟大历程

    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曾提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但是,毛泽东也指出,“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的任务则更重、更艰巨。做好结合的文章,其基础和前提,就是厘清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了解并懂得中国的实际即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卷帙浩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不断拓展。《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内蕴并贯通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中。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有过不同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也曾使用过“基本思想”“伟大的基本思想”等提法。譬如,恩格斯曾指出,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共产党宣言》的全部内容就是对这一基本思想的展开论述。再如,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论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所做的变革时曾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这一论断思辨性极强,但恩格斯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恩格斯进一步明确指出,在这种思想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马克思、恩格斯更多地使用过“原理”“一般原理”“基本原理”等提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还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01612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坚持与高举,并不是拘泥于教条上,停留在本本上,而是善于“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底有哪些内容?这需要我们深化研究、不断凝练,然后才能够做到科学运用、指导实践。

 

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时,习近平亲自给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讲课,他曾概括和列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应该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阐发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比如关于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理;关于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及其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关于阶级、阶级斗争、阶级分析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关于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学说和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原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共产主义的社会的原理等等。”20185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习近平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他强调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等。这些原理、规律和思想,是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凝练和概括出来的,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逻辑和遵循。这些原理、规律和思想,对于我们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和功效。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要义。

 

明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懂得了中国的实际,才能进一步做到二者的结合,才能做好结合的文章。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的”,解决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问题。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结合中国实际,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还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实际,就是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第一次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种结合,不会一劳永逸,没有休止符。19564月,毛泽东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继续进行新的“结合”,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命题,从而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并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从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在新的结合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系统、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从而在新时代创造历史的实际活动中获得了新的、更大的自由和主动。

 

历史地看,我们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行程中,既有过成功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也有过失误、失败的挫折和沉痛的教训。成功的地方,就是做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包括革命时期的第一次结合、建设时期的第二次结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的结合。失误、错误的地方,就是犯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20133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就是“鞋子论”或“鞋子合脚论”。这一论述,既晓畅又深刻,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悟性、政治定力和政治自信(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此出发,阐释“结合”的逻辑。所谓教条主义,就是削足适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化掉本国的特色和亮色;所谓经验主义,就是削履适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化掉马克思主义的本色和底色。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就是空洞的理论。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按足制履、制履适足,穿“合脚的鞋”,走”正确的路”,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永葆蓬勃生机和活力。

 

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结合的新时代逻辑

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或同时回答和解决了“中国为什么革命、中国向何处去”“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这是一个不断延展的问题的逻辑链条。在对问题的回答和解决中,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有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个一定的历史范围,即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活动的场域。20179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既是认识问题的立场,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体现了“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指明了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时代逻辑。

 

历史来到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门槛,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同时世界正经历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所有“五年”计划和规划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好时期,同时我们也面临一系列需要应对的新问题和难题,需要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和伟大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识变之智、应变之能、求变之策,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小康、现代化,是中国人念兹在兹的两个关键词。今天,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即将开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和特征都进行了概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行了更为详尽、更为细致的描绘,即: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不是什么别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的。

 

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知道怎样在正确的历史方向上达到自己的目的。

     

       建设现代化国家,是中国近代以来180年间中华民族孜孜以求、重塑辉煌的主基调,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奋斗、不懈前行的主旋律,是70余年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我们曾确定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提出过现代化的两个目标,即:第一,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35年和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5年之别、一字之差,这既是现代化的提速,更是现代化的提质。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

 

现代化是近几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基本进程和根本特征。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中国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命题和宏大逻辑。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中国人民将继续向世人昭示: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条通向现代化的新路。

 

欲事立,须是心立。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就一步也不能前进。不知道为什么建设,就不能真正开展建设。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的政党,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百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图景壮美多姿。随着实践和时间的推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必将愈益凸显。

 

(作者:林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0年第一期;)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