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汪涛:为什么现在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这么混乱?
点击:  作者:汪涛    来源: 纯科学  发布时间:2018-05-29 13:36:19

 

1.webp (14).jpg

 

一、确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中国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人口政策问题,现在处于非常混乱的认知阶段,有必要加以澄清。必须清楚指明的是,没有任何人会认为一胎制是一个永久性的政策。1980年发出著名的计划生育公开信中,就设定了30年的期限,今天已经过了30年,因此采取新的人口政策与当初设想也是一致的。问题只是:

 

1.   为什么要进行计划生育?其依据是什么?

2.   当初这个政策结果如何?是否大的方面是正确的?

3.   现在和未来应当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4.   当前为什么有对人口政策这么混乱的认识?

 

以上几个问题的回答其实都依赖于如何回答“确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因此,这几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相同的问题解决。

 

其实道理很简单,当初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的时候,基于的考虑因素就是两个:

 

一是人口生产的规律,以几何级数增长;

二是粮食生产的规律以算术级数增长。

 

所以,确定人口政策,也就是要确定人口总量与资源总量尤其粮食资源量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且只依据这个相对的关系来确定人口控制的政策选择。而不是一个绝对的关系。完备的规律应当如表4所示:

 

  根据人口数量与人口极限的关系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人口总量与人口极限的
相对关系

应当采取的人口策略

<< 

鼓励生育和移民

<

自主选择

仅宣传引导

> 

宣传加一定程度的控制

>> 

严格的人口限制(一胎政策)

 

但是,由于多个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很容易产生巨大的混乱。

 

二、两害相权取其轻

 

计划生育并不是一个“两利相较择其重”,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事情。

§  计算生育好不好?当然不好,如果资源量充足为什么要执行对人类天性的生育本能相对抗的政策?

§  人多好还是人少好?只要有饭吃当然是人越多越好。

因此,那些搅浑水的人讲了一大堆道理全都只是在讲人多的好处是什么,计划生育的负面作用是什么。这些有道理吗?如果不去考虑资源量与人口总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道理当然全都是极其简单的道理,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人多此一举地来讲。但是,如果完全否认最重要的人口总量与资源总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道理就成迷信了。这就是这些人不仅把很多普通人的脑子搅昏,也把很多知识分子的脑子搅昏的原因所在。

§  人多对经济发展好还是不好?当然是好了,人越多消费群体就越多。劳动力越多就可以干越多的事情。这个道理还需要多余地说吗?但这些人真是想把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讲清楚吗?绝对不是,他们没提出任何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任何科学的关系。他们讲这些纯属是为了搅乱人们的思维。

§  人需要吃饭对吗?当然对了,但因为人需要吃饭是正确的所以就一定得照着吃到撑死的程度去吃吗?当然不是。人应当睡觉对吗?当然对了,但因为人应当睡觉就一定得照着一睡十年不醒吗?当然不是。所以,一切事情对还是错必须要知道界限是什么。完全不考虑界限、量度和范围的讲道理,其实都是在搞迷信。

更重要的是,为了把这个水搅昏,其反对计划生育的理由可以说是越来越多。不完全总结如下:

 

1. 生育权问题

 

遇到问题就拿权利说事是典型的迷信思维方式。法律是什么?就是规定人不能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规定人不能做什么事情?就是因为做了会对他人产生有危害的影响。如果生多了让全社会都陷入没饭吃的境地,还要认为生育是一种绝对的权利吗?没有任何权利是绝对的,性欲的满足也是人类的权力和自由,并且就是与生育权相关的。但因此就可以认为人类的性欲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去满足吗?如果那些以生育权为理由去反对计划生育,等同于以性欲权为借口替杀害空姐的滴滴司机去辩护一样荒唐至极。如果要认为自己有行使某种权利的自由,就必须得去证明自己行使了这种权利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事情很简单,只有研究粮食问题才能去证明可以自由地生育。

 

2. 人道和人权问题

 

为了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已经怀孕被强制堕胎的事情的确让感到很悲哀,振臂高呼这样做不人道以显示自己多么高尚是很容易的。但如果在全社会出生婴儿普遍地被亲生母亲溺死、人口总量50%以上的人活活饿死、在战乱中被打死和堕胎之间作出选择,你一定要选择绝对不能堕胎,还会认为自己真那么高尚吗?强调人类会自然地调节人口总量,不需要去强制地计划,知道历史上人口是怎么“自然调节”的吗?战争、疾病、溺婴、饿死。宁愿接受这样的“自然调节”,而通过少生人口来计划生育调节就是大逆不道,甚至计划生育就“计划杀人”,“战争、疾病、溺婴、饿死”就是纯天然、最美好的自然调节,这就是这些人的逻辑?!

 

3. 宗教人口数量失衡问题

 

当前欧洲伊斯兰人口增长远超过当地基督教等人口的增长。白人家里平均1.8个孩子,而伊斯兰教家庭8.1个孩子,来自中东和北非的伊斯兰难民更加重了欧洲人口结构的失衡。所以,问题大了去了。但是,不同国家的国情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去确定自己的选择。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少有的没成为宗教化的文化,很多中国人根本搞不清楚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相互之间关系和区别是什么,也搞不清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他们是什么关系。佛教传入中国上千年了也没变成中国的国教。既然中国自己没宗教约束,信仰基督教的是中国的朋友、信仰印度教的是中国的朋友,信仰太教的是中国的朋友,其实信仰伊斯兰教的更是中国的朋友。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是中国最铁的朋友,伊朗、沙特、叙利亚与中国关系也都很亲近。欧洲的问题是欧洲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上千年了,但与中国即使有问题也主要不是宗教问题。

 

有两个都是中国朋友的AB两人相互间有矛盾,其中一个A跑来对中国说B很不好,你要当心。那是别人之间的问题,人家一忽悠你,你就真掺乎进去吗?欧洲一个伊斯兰家庭可能有8个孩子,但中国伊斯兰教人口即使有优惠也是执行计划生育的,只是最多4个孩子。如果真怕不同民族间人口数量比例失衡,那就应该在赞同计划生育政策前提下,进一步执行普遍的平等的人口控制,一切民族在未来生育人口上都是最多两胎。如果完全放开鼓励生育,岂不是很可能汉族生育意愿没提起来,反倒把你真想去控制的人生育意愿完全放开了,人口比例更加失衡了吗?因此,这些人根本就不是真想为不同民族人口数量比例均衡考虑,纯属搅浑水。在欧洲宣扬人道主义接受更多伊斯兰难民,而在中国宣扬伊斯兰难民问题鼓励中国人多生,用心是什么?难道不是显而易见吗?

 

如果欧洲执行计划生育,每个家庭最多3个孩子,很简单,问题就解决了。但是,那么多人仅仅是呼吁、抗议、冲突、公投......制造了大量宗教矛盾,能解决任何问题吗?什么用也没有——无解。但是,中国现在是有解的,只有在存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下,只是作一些数量微调——总人口已经超过1千万的就不再作为少数民族执行最多4个孩子的政策,而统一按最多2胎执行,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问题大家一起承担,通过10年到15年时间问题很简单就解决了。但是,如果完全放弃计划生育了,凭什么让人家少数民族还执行4胎的限制?人家生8胎甚至10胎了你也没什么可说的。计划生育政策一旦放开,再想收回来可能吗?因此,表面上那些盲目否定计划生育的人以不同民族人口失衡,汉族主体地位会完全改变为借口要求完全否定计划生育,事实上的目的是要将中国本来有解的问题变成像欧洲一样完全无解。

 

4. 人口结构

“总和生育率2.1是一个长期均衡的人口结构,因此应当把总和生育率调整到2.1甚至更多一点才是人口政策的目标。”

 

美国的人口总量与其资源极限量之间还有巨大的空间,他们可以很悠闲地把均衡发展的总和生育率当作一个理想的目标。但是,中国的人口总量是历史形成的,美国现在的人口总量还没达到中国慈禧老佛爷当政时候的数量,奢谈与美国一样的人口结构有条件吗?

 

很多发达国家粮食自给率也很低。中国现在一年新增人口相当于一个新加坡,离开总量去抽象地谈任何比例有意义吗?新加坡粮食自给率为零都没关系。

 

5. 中国人多了为什么不可能像欧洲人那样通过输出移民解决人口问题?

 

当年欧洲向美洲不是移民,而是殖民,并通过战争和传染病消灭了美洲5000万至7000万人口。他们之所以能搞成是因为他们相对于美洲存在几个时代的武器代差,皮萨诺可用不到200人的殖民者就可绝对的零伤亡作战方式战胜印加帝国的7万主力军队,并且杀死7千多人。20世纪的德国和日本面对甚至比他们武器还好的发达国家也想这么搞,结果两次世界大战死了上亿人,德国和日本最后还是退回去了。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到地球村的时代,和全球已经有70亿人的历史条件下,告诉我们往哪里大规模移民可以解决中国多出来的几亿人口?况且全世界每年还在多出7000万人口与中国人争饭吃。

 

当年几百个欧洲殖民者拿着火绳枪随便冲到一个未开发的地方就可以自立为总督,享受国王的待遇。今天中国人还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吗?投资移民——先拿50万美元或者200万加币再说。说是投资,钱能回得来还是回不来就听天由命了。人家当年移民是去抢东西的,现在你中国人移民先被别人抢一道再说吧。像当今的叙利亚和北非难民一样偷渡?读者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为什么有人要这么不惜一切地宁愿让中国人成为难民,也一定要鼓励多生?

 

6. 老龄化

 

人的寿命更长首先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情吗?但在反对计划生育的人嘴里老龄化就纯粹成为天大的问题了。人均寿命只有40岁的时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生育模式会有老龄化问题吗?

 

7. 可以移民火星

 

自从二战中德国用V-1火箭攻击英国开始,现代火箭技术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了。到现在把景海鹏和陈冬只不过送到近地轨道的长征二号火箭和神舟十一号飞船飞一次成本也得上亿人民币。要造出把人送到火星的运载工具,就算技术上能行,一次单程票恐怕马云和王健林也未必买得起,就算买得起船票在火星的生活费也花不起——吃穿用度主要还是得从地球送过去。

 

人类需要有想象力,不过在人类的探测能力已经远达138亿光年宇宙大爆炸起点空间的时代,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还远远没有超出地球。要能去改造火星,那还不如先把地球上中国接近300万平方公里寸草不生的地方改造成好歹可以长点草再说。这种主意现在往好了说是科学探索,往保守了说全当科幻小说听听吧——不要忘了,直到现为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我们连唯一的地球家园都照顾不好,就先别幻想着去祸害火星了。人类如果把地球都快糟蹋成火星了,移民火星能有本事把它变成地球?

 

1.webp (15).jpg

15 1972127日,即44年前阿波罗17号宇航员前往月球途中拍摄到的地球

 

1.webp (16).jpg

16  2016126日,深空气候观测站(Deep Space Climate ObservatoryDSCOVR)上的地球多色成像相机(Earth Polychromatic Imaging CameraEPIC)又拍摄了一张地球照片。短短44年,地球就苍老了许多,两极冰量大量减少,沙漠化更为严重。

 

8. 生育意愿

 

“即使不搞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会下降。现在的问题是生育率太低,会导致人口的大幅度减少。"

 

这话说的意思是本来我就只想生一个,但如果你规定只容许生一个那就是天大的不是。如果人们就不想生,政府规定不容许多生不是正好符合了人们的意愿?知道人的脑子是多么容易被搅昏了吧?

 

人口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专业搞人口统计的专家们吃这碗饭了。中国30年严格推行一胎制,人口总量依然从9.87亿起增长了3.81亿达到13.68亿。如果不严格执行一胎制,多出生的4亿人口会使中国现在人地矛盾达到何种程度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无论理论是什么,现实情况是中国的耕地用尽各种手段依然在不断减少。未来还会增加7000万人口。再强调一下,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口峰值与资源总量之间的关系。

……

 

但是,1980年面对全国文盲率还高达超过22%1982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国情,中国政府能把这些道理都给老百姓讲清楚了,从而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执行一胎的政策吗?有可能说一胎制很不好,有很多问题,但我们不得不如此,所以中国人民需要有30年时间执行与人的生育本能相对抗的一胎制,以保证中华民族不会陷入灾难。可能吗?

 

到现在都还有这么多博士级别的知识分子都搞不清楚的逻辑关系,你指望30年前超过22%的人是文盲的群体全搞清楚?所以就得说:“计划生育好”“只生一个好”“计划生育利国利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猪”。

 

如果你真把这些为推广政策的宣传语当成科学逻辑,普通人可以理解,像易富贤这种博士后,梁建章、黄文政这种博士生也这么看,往好了说是书读得太多读迂了,往不好了说就只能是别有用心。

 

三、人口学的缺陷

 

如果他们把普通人,甚至外行的知识分子的脑子搅昏都可以理解,但奇怪的是为什么人口学专家们也提不出真正有效的澄清意见呢?这就要涉及到过度专业化的学科研究方式存在的深刻缺陷了。道理很简单,之所以要进行计划生育就是粮食生产总量与人口总量之间的关系问题,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就得了吗?但事情却没这么简单。

 

马尔萨斯的理论只是说粮食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变化趋势,但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变化趋势来确定人口政策,而是根据两个总量之间的关系。但是,马尔萨斯的理论并不能告诉我们到底人口超过粮食产量的确切数量点在哪里。

 

另一方面,可能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所谓的人口学专业与计划生育问题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人口学专业是以人口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的狭窄专业学科,他主要只是研究人口数量变化的统计学问题,与粮食问题是完全无关的。

 

那么就没有解决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之间关系问题的学科和专业方法吗?的确有,但有很大缺陷。这可以大致归入“人口生态学”的学科范畴,历史上主要发展了“逻辑斯蒂方程”“土地人口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等研究体系。粮食总产量最主要是基于农业生产技术和地理资源科学才能研究清楚的,想仅凭类似瓦赫宁根法等一些经验公式就去搞清楚未来粮食总产量,以及生态资源量确切是多少的问题,这怎么可能?他们想从原始的光、温、土地、水等原始起点去推算出粮食单产,而这个过程那是农业学家研究的事情,不是人口学家研究的事情。首先在完全相同光、温、土、水等条件下,农作物品种不同,单产以及相应的营养成分就必然会有极大差异。

 

农业学家们花费毕生精力去研究的东西,怎么能指望仅仅用几个经验公式的数学模型,完全不依靠农业学支撑就能完全解决清楚?但是,人口学专业里根本就没有设农业学!

 

中国不是有那么多农业专家吗?但他们没人研究人口问题。这的确很奇怪,但真的就是这么奇怪,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口学的学术问题存在了。

 

专业人口学者没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农业学家又没兴趣做这些事情,也没人告诉他们有必要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是从尽可能增加粮食单产和总产量角度出发,人口政策不是他们的研究范围。当年的计生委和今天的卫计委也没搞清楚确定人口政策要去找农业学家,而不是去找人口学家。

 

我的研究方法非常简单有效,粮食单产是多少的问题,直接调用农业研究的结果,或直接请教农业学家就可以了。然后代入《生态社会人口论》中建立的人口极限方程组就可以得到最可靠的结果。如果有问题,那也是农业学家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我要多余去解决的问题。如果要想深入研究,那就去学习农业专业学科吧!因此,我的研究起点不是原始的光、温、土、水,而就是农作物品种、单产和更精确的不同耕地品质条件下的单产、耕地面积,播种面积以及种植技术。关键单产的数据是调用农业学科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以原始农业条件为出发点的任何经验公式。

 

有哪个外行敢轻易跑到高能物理领域去出书立说的吗?绝对没有。但易富贤这种搞妇产科的,梁建章这种搞企业的等等,仅仅因为自己上本科时学过统计学,所以都敢兴冲冲地跑到人口领域说三道四了,而且专业的人口学家们还真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他们逻辑上混乱不已、乌七八糟的观点。这简直就是“用尽一切外行的似是而非的借口去讨论问题,唯一有逻辑关系的要素绝对回避”的方法模式大全。

 

如果仅仅学了统计学就自以为可以解决计划生育的问题,单纯靠谈谈“人越多越好” “一胎制会让人口以4-2-1的方式最后崩溃”这么简单之极的道理就以为能解决问题的话,人口学专业有那么多统计学的顶尖高手还轮得着你们来占这种便宜?真以为别人不懂那些简单之极的道理吗?易富贤、梁建章、黄文政、李建新研究过粮食问题吗?一点都没有。根本就没研究过的事情放什么炮?

 

四、不研究粮食的人口学者都没资格谈计划生育问题

 

仅仅根据人口统计学建个模型分析后就提人口政策都是极不严肃的。一切不研究农业和生态问题的人口学家都没资格谈人口政策问题,不研究农业和生态的其他外行就更没资格谈了。是否应该执行计划生育唯一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粮食总产量”与“人口总量”之间的关系,与此无关的讨论全都属于文不对题。这个最简单的逻辑,一个普通人可以不理解,但作为一个学者尤其是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如果不理解,最善意的反应是有充分理由质疑其博士学位是怎么得来的。

一艘能载5000人的船,当上了船的人已经达到6000、并且仍然还有500人要上船的时候,突然之间有人跑来说:

 

§  船上的人实在太少了,应该尽可能地上更多人。

§  船上的人少教训是多么巨大。

§  船上人越多经济效益越好,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吗?

§  为什么要违反人的意愿不让更多人上船?

§  上船是人的权力。尊重上船权是绝对的前提。

§  不用担心船会沉,船的承载力是无限的。

§  问题不是人太多,而只是人太少。

§  唯一要担心的是愿意上船的人已经太少。

§  下船的人太多300年后会使船上变得没人了。

§  即使船沉了也有别的船会来救,在全球化的时代为什么要把眼光只局限在自己的船上?

……

 

对一个已经明摆着超载了1000人、并且还在更多超载的船,却拼尽一切努力,找尽一切借口,怕船上的人太少怕到快要发狂、发疯的程度,对唯一有科学联系的船会被压沉的空前巨大风险完全回避和否定,以此鼓吹赶紧让更多人上船,你真会相信这些人安得是那么好的好心吗?是真的害怕已经必然会超过14亿的中国人相比美国3.18亿人口显得实在太少、太少、少得好可怕、好可怕,还是生怕中国的巨轮不能最终被沉重的人口负担压沉、把民族空前的大灾难躲过去了?

 

五、后记   

 

20156月我出版《生态社会人口论》,目的并不是单纯去讨论计划生育问题,而是为我马上要出版的《实验、测量与科学》方法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案例,该书出版后正赶上这个政策调整和争论的时期。当初虽然我对盲目反对计划生育论点的错误看得很清,但网上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是否要样样都去澄清也得看情况。我在书中提出了如何确定人口政策的全套理论,但对是否有必要坚持计划生育这个问题,因为需要更详尽的粮食问题的资料支持,因此坦率说并未最后下结论。但是,当我通过农业投资协会,智慧农业协会等组织的活动与大量农业种植、农业机械等各农业领域的专家,以及多个有20年以上种粮经验的种粮大户等沟通交流,查询大量粮食的数据资料后,我越来越感到问题的紧迫和严重。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