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刘德中:理论创新规律与理论彻底化逻辑
点击:  作者:刘德中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8-07 10:00:48

 

1.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要“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要求:“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勇于突破。”对于敏感而重大的理论问题,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库恩从科学研究和科学革命的视角提出了“范式”和“范式革命”。库恩认为,常规科学由一个公认的理论决定,这个理论包括研究范例以及研究的技术、方法、信念、标准等,他把这个理论称为范式。科学革命就是新范式取代旧范式,在视野、方法、价值、理论预设等方面突破旧范式。这个概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完全违背库恩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没有成熟的、公认的科学范式的观点。原因并不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往往是人们为了虚名或者实利个人标新立异的主观需要。只有符合学科发展规律、解决了社会现实提出的真正任务的理论才是能够站住脚的,才不是空中楼阁。

 

      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时代和人民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是随着时代任务与实践变革而相应进步的。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无不是解答了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满足了武装人民的新需要。

 

      当然,现在科学发展呈现加速度的鲜明特点,这个特点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也特别鲜明地体现出来,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增加了三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按照习总书记所提出的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个历史性飞跃,每个阶段对应一个理论成果是恰当的。多了就难以进行区分与理论上的阐释,在实践没有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的情况下,理论创新走到前面也有矫揉做作、拔苗助长的嫌疑。

 

      以此标准,我们就要权衡一下在我们的理论宝库中什么应该不变,什么应该减并,什么应该增加。

 

      无疑,毛泽东思想是动不了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现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应该增加的。主要问题在于,新的理论成果如何命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整合?毛泽东思想吹响了民族复兴的冲锋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解决了发展问题,新理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从发展到强大,要求我们转变心态,以精准化理念面对新的问题。

 

      去年的七一讲话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纲领性文献。习总书记开宗明义指出:“理论不彻底,就难以服人。”在这个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我们必须清楚认识时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我们一定要避免拍马屁、掩耳盗铃、哗众取宠的错误倾向,努力阐扬彻底的理论。

 

      依据《联合早报》最近的报道,中央宣传部高官虽然没有直接肯定某思想的提法,但是透露的意思表明,以习近平冠名新的理论成果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到时候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在毛泽东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个思想是不好的,翻译成外语不能区分。现在就要与毛比功德还是早了,容易造成误解。习总书记本人是谦虚谨慎的,是限制对自己的宣传的,不是好大喜功的人。原则上他的名字后面加一个两字新词为宜。如果采用此方案,召开十九大将产生一个技术性问题,习总书记不宜亲自做报告,可以不读报告,由他致开幕词并做说明,或者由二号人物做报告。这样也为总书记减下负。建国以来的党代会,毛、邓都没有做过政治报告。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样属于致富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主要是对片面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纠偏,现在已经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完成了新的超越。现在我们需要考虑,这三个怎么整合为好?如果统一叫邓小平理论是不是可以?如果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如果还把新的理论成果定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又单独的命名也不好。

 

      扩展一下东方红的比喻,中国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日出东方,打下了社会主义的基础;第二个阶段可以说是日照四方,社会主义得到发展、完善,万物生长要除草打叉:第三个阶段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社会主义即将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我们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推进实施强国战略,要为人类做出比较大的贡献。我们需要破除一切束缚,在理论上也不要束缚手脚,解决问题就是导向,新的问题必然推动理论创新发展。

 

      (作者刘德中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