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韩庆祥 张艳涛 :深刻理解“四个伟大”的重要时代意义
点击:  作者:韩庆祥 张艳涛    来源:人民网论坛  发布时间:2017-07-28 11:27:12

 

2.jpg

 核心提示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关于“四个伟大”的时代价值与理论意义,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做如下解读。

1.jpg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总课题,遵循“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执政思路,力求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进行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有效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难题和问题(“伟大事业”),最终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梦想”)。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可以看出,“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伟大事业”: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是“执政主题”,讲的是执政的历史责任,着眼于“干什么”。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主题,贯穿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它承载着中国的崛起,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但也意味着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任务,是开辟道路”、“创立理论”和“完善制度”,其本质特征是要处理好一系列基本的“矛盾双方”,如马克思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效率与公平、经济全球化与独立自主等。这意味着,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我们共产党人需要“打”的那块坚硬的“铁”,因而需要“攻坚克难”。

从执政背景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在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决定期”接过执政“接力棒”的。在国际上,世界力量正在发生转移,大国关系出现重大调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局部地区发生动荡混乱。在国内,社会阶层、利益主体、思想观念出现分化,利益固化格局客观存在,政府公信力、民众创造力、社会凝聚力有待提高,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创新活力不足,社会和谐稳定因素不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困难、风险、挑战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执政境遇中,既要“对外”妥善处理国际关系以应对复杂局面,又要“对内”经受“四大考验”、应对“四大危险”,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因而,如今既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取得最大历史成就的时期,也是面临难题最集中的时期。于是,打坚硬的“铁”并“攻坚克难”,不仅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面临的基本事实,也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本质特征。这好比在攀登一座没有探测过的险峻高山,不进则退,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临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具体来说,打好这一坚硬的“铁",就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要就是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总课题展开其执政的。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弊端、利益固化藩篱以及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弊端、矛盾和问题,正是影响“发展”和“稳定”的症结。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具有“问题意识”和“敢于担当”精神。他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问题倒逼改革。改革由问题而产生,又在不断破解问题中得以深化。这就鲜明地揭示了改革的本质,就是要解决问题。

“伟大斗争”: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执政方略”,讲的是执政所应具有的精神气质、精神气概和精神气度,着眼于“怎么干”。

这里所讲的伟大斗争,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四种危险”、“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藩篱”、“突出的矛盾问题” 和“挑战、困难”的斗争。当今,我国处在历史大变革、结构大调整、格局大变动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可概括为:力量转移、时空压缩、结构调整、社会分化、安全困境、命运决断。为了在我们的伟大事业进程中不出现颠覆性错误,把坚硬的“铁”真正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种伟大斗争,是使斗争精神具有新的历史特点。这种斗争,既是一种“强硬”的精神状态,又是一种攻坚克难且需“自身硬”的实际行动

进行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首先需要认清形势,明确方向,统一认识,敢于担当。对形势作出准确判断并明确前进方向,是科学决策的前提。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方向,则需要在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力量。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敢于担当,勇于碰硬,志在必得。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这是政治担当;面对艰难险阻的任务,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绝不能畏缩不前,这是使命担当;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攻坚克难,寻求出路,这是历史担当。绕开矛盾、问题、困难走,是难以进行好伟大斗争的。只有敢于担当,敢于承担政治使命和历史责任的人,才能清醒看到我们前进征途中的艰难、困苦、曲折,才真正敢于碰硬,以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状态来打好坚硬的“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进程中,我们一定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具有“钉钉子”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

其次,需要凝聚力量,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人要把“铁”真正打好,就必须带领人民并凝聚民族的团结力量、人民的奋斗力量、每个人的创新力量。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要从三个方面凝聚力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力量;用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凝聚每个人的创新力量。

第三,需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发展软肋,打牢发展支点。我们国家的比较优势是容易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大事,但也由此生成行政权力主导一切而且缺乏有效监督的软肋。我们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发展软肋。同时还需要打牢发展支点,即基于公平正义做好改革发展稳定文章,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第四,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真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健全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各项工作提高到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伟大工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执政主线”,讲的是执政的主体条件,着眼于“谁来干”。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担当,就是科学实施伟大工程,全面深入推进伟大事业,积极进行好伟大斗争。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使我们党自身硬?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可以看出,他更注重克服我们党面临的软肋,即我们党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直面我们党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且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首先把破解“四大危险”并使“自身硬”作为治国理政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只有正视问题、分析问题、破解问题,才能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正能量,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才能成为推进“伟大事业”和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由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强调从精神、能力、作风、先进性上硬起来,即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风、硬在先进。其目的是强化党中央的权威,为建设、发展“伟大事业”和进行好“伟大斗争”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我们的责任,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针对精神懈怠,强调“硬在精神”。在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诱惑多种的情境下,在物化生存的背景中,一些党员干部信念淡化、信仰迷失,忘记远大理想而奉行功利主义;一些党员干部认为理想是天上的“星”,利益是地上的“灯”,天上的“星”虽美好却遥不可及,只有地上的“灯”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说,精神上的“软骨病”是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的“病灶”。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失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实际上,如果理想信念丧失了,我们党的一切就难以真正“硬”起来。由此,为了把坚硬的“铁”打好,我们党必须首先在精神上“硬”起来。

针对能力不足,强调“硬在能力” 即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减少应酬之风,加强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努力克服“本领恐慌”。当今我们共产党人面临“四大考验”,即“党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这些考验实际上就是对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之能力素质的考验。要积极有效应对这“四大考验”,我们党就必须积极自觉地提升其“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应对复杂环境和局面的能力”。这“四种能力”,是应对“四大考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针对脱离群众,强调“硬在作风”。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就必须始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的党的作风建设。目前,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主要体现在“四风”上,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针对这“四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工作开局的重要切入点,不仅制定并实施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限制三公消费”等,而且在全国积极部署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通过抓党风促民风,进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针对“消极腐败”,强调“硬在先进”。即注重并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在反腐倡廉上敢下重手、敢打“老虎”。党的权威、党员的威信主要来自党和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如果党内问题丛生、党员觉悟落后于群众,那么就没有先进性可言,也就会因此而失去公信力和说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从严治党,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反腐力度空前加大;强调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其目的,就是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腐败分子得到震慑,让腐败无处藏身。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一条基本经验。

“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是“执政目标”,讲的是执政的历史使命,着眼于“干成什么”。

“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伟大梦想”,是“伟大事业”、“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古代的许多朝代在当时世界都较为强大,属于“辉煌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近代中国沦为被宰割、被侮辱的境地,沉沦为“没落中国”。由辉煌到没落,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就转化为历史记忆、民族性格、社会心理和历史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追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的最伟大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自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实现梦想的道路。

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方式和具体路径。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目标、中国理想、中国梦想的大众化表达,是世界历史力量转移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反映,其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征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复杂的矛盾、难题和问题,遇到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攻坚克难,就必须积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保证。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进行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凝聚合力,又要积极唱响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力量和汇聚社会正能量”。中国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

归根结底,在建设“伟大事业”,加强“伟大工程”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了“伟大斗争”和“伟大梦想”,由此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围绕“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进行,且服务于“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伟大事业”要求进行“伟大斗争”,召唤“伟大工程”,以不断为其注入新活力、开辟新前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支撑“伟大事业”,确保其始终蓬勃发展,即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通过“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来破解“伟大事业”中的矛盾、难题和问题,才能实现“伟大梦想”。这可简称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伟大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与执政活动多是在“四个伟大”这一总体框架中进行的,其中蕴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方略。

(作者韩庆祥系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张艳涛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