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宋方敏:构建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
点击:  作者:宋方敏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4-21 12:11:57

 

 1.webp (1).jpg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第一次把改革与现代化高度统一起来,对于今后几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立于不败,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而目前国内学术讨论,就改革研究改革的比较多,从现代化的角度研究改革的并不多。

 

  什么是现代化?必然同科学技术水平联系在一起。今天时代的现代化标志,就是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而且已经不限于传统的互联网,开始走向以高速移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感应能力为标志的智能互联网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现代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总不能老百姓打的都智能化了,而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国家机器的工作和运行方式还停留在机械化时代,甚至还是以人力劳动为主的小生产时代。所以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个大课题,是一场具有革命意义的大变革,需要我们深入进行研究。

 

  本文从理论上力求搞清四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二是互联网发展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信息化手段的依靠;四是走向智能信息化的国家治理前景。

 

  一、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的一般关系

 

  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说到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力是第一性的,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内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科技水平是生产力水平的基本标志,以科技生产力为标志的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及其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性质变化和发展完善。

 

  以计算机互联网为特征,人类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突出标志,而且不仅仅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借助市场经济的力量,突破一切封锁和阻碍,以空前未有、不可想象的速度向全球各个国家普及和推广。相距数千公里,人与人可以通过互联网面对面进行实时、高速度、多媒体、多向交互的信息交流,这就把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乃至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使人力、物力、财力、自然力、管理力都被信息科技力武装起来、联系起来,产生聚合裂变效应,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思想、政治、管理等整个上层建筑性质,改变整个国家和社会活动形式的最有力推手。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特别是今天已走向智能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这意味着为人类进入社会主义世界创造了最有利的物质生产力基础,也是有道理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属于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领域的综合性范畴。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概念提出,本身就是对传统管理的超越和发展,是随着人类信息化的生产力发展应运而生的。其基本特征在于由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单向管理,变成政府与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共同治理,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持续互动过程,这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一般关系的角度,可使我们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信息化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撑。

 

  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挑战和要求

 

  互联网发展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它对传统的国家管理或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信息来源多样化对思想统一的挑战。过去信息渠道单纯、来源单向、种类单一,对社会意识形态容易引导,人们思想认识容易统一。现在互联网上信息主体多元、来源多样,在各种大量繁杂的信息冲击下,民众思想容易混乱。

 

  2、信息传输快捷化对管理层次的挑战。层次管理是多少年来的老一套办法,传达个文件、布置个任务都要层层下达、层层开会,把时间都耗在“下情上报、上情下达”的繁琐环节上。现在互联网信息跑在管理层次前面,等你按层次走程序,“黄花菜都凉了”。传统技术条件下的“必要形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经常变成了可笑的“形式主义”。

 

  3、信息知悉公开化对领导权威的挑战。过去信息掌握是领导“专利”,上面说什么,下面信什么。领导凭靠占有信息的“神秘感”,就可以对下级拥有权威。现在互联网不局限于点对点定向传输信息,而是网上广域泛化传播,往往领导知道的群众早知道,群众知道的领导不一定知道。互联网特征本来是信息对称、均等,但领导工作跟不上时代,自己造成由过去的不对称变成新的不对称,过去的不均等变成新的不均等。信息公开化,使领导权威向群众权威转化,也使有的领导陷于被动,成了尾巴。

 

  4、信息影响复杂化对社会控制的挑战。社会控制应当是一种闭环系统,根据系统输出变化的信息反馈,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这在传统信息渠道和管理体制下虽能够实现,但易受官僚主义阻塞而效率不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高度开放对受众影响复杂化,特别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甚至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有意煽风点火、挑动矛盾、制造动乱,使得传统管理体制机制下的社会控制变成了一种开环系统,一旦发生情况,无法及时知情、掌控和应对。

 

  5、信息处理智能化对组织结构的挑战。传统互联网经过几十年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走到瓶颈,以高速移动网络、大数据分析、云存储计算和智能感应能力为标志,全新的智能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信息数据挖掘、采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智能化,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使依赖人力劳动为主的管理组织结构显得冗余、烦琐、低效甚或负效,从体制编制等组织形式到运行方式都需要改革。当然,智能机器代替人,要考虑劳动力就业实际,但中国各级政府机构人员确实太多,老百姓养不起,用智能化办公实现革命性精简势所必然。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信息化手段的依靠和利用

 

  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我所用,这既是我们党在互联网挑战下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执政能力的紧迫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1、治理意志的规范稳定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控制。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把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人民意志集中起来成为宪法、法律,严格规范稳定地贯彻执行,形成社会共识和法制约束,这就必须保证互联网这种最现代、最强大的信息传媒和处理工具掌握在代表人民的执政党手里。

 

  2、治理主体的多元契合需要全方位的信息沟通。中央强调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体现了一种与过去不同的多元主体协调共治的理念。在经济生活中,政府、企业、居民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市场主体也是一种合作共治关系。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不仅需要有统一的意志和合理的分工,还需要相互情况的及时了解和有机配合,这就要求主体之间(包括与公民个体之间)全方位迅捷沟通和传播信息,只有依靠现代智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才能实现。

 

  3、治理机制的协同缜密需要高集成的信息处理。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制度、法律法规和运行方式,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机制安排。现代社会生活涉及面越广,复杂程度越高,信息变化越快,国家治理就越得像一台大机器,涵盖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高度协同,缜密运作,综合集成,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掣肘、形成内耗。这就需要利用智能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系统,按照统一目标、顶层设计和具体规则,协同运转、处理问题、化解矛盾,为创新治理制度机制提供基础性平台保证。

 

  4、治理反应的灵敏高效需要大精准的信息分析。无论是战略层面的运筹决策,还是情况层面的处置应对,对置于国内外诸多矛盾威胁下的国家治理至关重要。只有充分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和渗透人们生活各个角落的智能设备、高速移动网络,才能实时广泛地捕捉、采集海量信息,并进行快速精准的判别、筛选、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和处置方案。这一点做不到,治理能力现代化谈不上。不单是应对国内外突发事件预警,就是两会期间,来自各个层面的几千名代表委员的提案、小组和大会发言、面对媒体发表的观点,还有社会上民众关注发表的海量意见,都是智慧含量很高的国策大数据,如何及时分析处理和利用,就必须依靠灵敏高效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依靠人为处理,不但忙不过来,且随意性大,踢皮球、推排球、绕圈子的现象很难避免。

 

  5、治理方法的民主公正需要无障碍的信息互动。依靠人民群众,实行民主管理,保证社会公正,这是共产党执政的传统优势,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层级式的管理体制下,党政领导要摆脱官僚主义,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困难重重,容易中梗阻,一些“访贫问苦”、开座谈会式的老方法也容易被做假变形。上面的想法群众不知道,群众的声音上面听不到,民主和公正很难实现,即便实现公信度也不高,腐败还难以防范。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光靠抓作风还不够,必须解决桥和路的问题,那就需要通过互联网桥和信息高速路,架设起上达中央下至百姓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实现各个部门、各类机构、各种窗口随时随地与公众互动交流,把调查研究、决策咨询、集思广益、监督诉讼等各种工作都放在网上进行,使得党群联系直接化、民主管理扁平化、信息交流对称化、决策过程透明化和治理结果公平化。

 

  四、走向智能信息化的国家治理前景

 

  未来的趋势是智能信息化。传统互联网的核心是传播,智能互联网的核心是服务。智能互联网增加了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应,在此基础上可形成强大的服务能力。就像智能打车,靠某一家专门的互联网公司做不到,必须依靠由高速移动网络、手机感应器、自动定位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等构成的整个智能互联网服务体系。智能互联网首先是在军事领域被越来越广泛采用,特别是智能武器和作战指挥系统。近年社会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如智能交通管理、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国家治理本质上也是服务,微观服务与宏观调控可以高度融合协调。以智能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把握时代的明智选择。

 

  从国家治理层面看智能信息化应用前景:

 

  一是执政党建设智能治理体系。把电子党务提升到智能党务水平,从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状况、组织生活状况、学习工作状况、家庭和财产状况、群众评价反映状况等,到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和活动状况,都可以通过智能互联网及时掌握和做出分析判断。目前全国有多少党组织处于涣散状况,有多少党员处于虚名状况,在哪些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里党员和党组织分布状况、活动状况,包括在港澳、在非公企、在基层劳动群众及在全国各地各类社会组织中发展党的队伍,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情况,有没有群众影响力和领导权,都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掌握。利用智能互联网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指导、组织管理、党规党纪约束,让好人正大光明,坏人处处害怕。要求党员干部通过网络直接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网上进行党员干部优选劣汰,可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机制。

 

  二是国民经济智能调控体系。过去搞计划经济没有条件,因为市场千变万化,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利用智能互联网,可以在一个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实时掌握各类商品、服务、金融等现期货市场的价格、供求变化和企业经营动态,以及能源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经济走势,这就为国家的中长期计划引导、政策调控和市场管理提供有利条件,可以更好地把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两只手”作用结合起来,促进供求平衡,协调稳定发展,防止经济紊乱和动荡。在环境治理领域,可通过智能互联网增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和防治能力,采用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对全国环境污染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实现环境监管全国“一张图”,促进生态文明。智能互联网对各种经济形式和各种资本运作情况也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和运行状况做出质和量上的科学研判,以利于加强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防止落入私有化、附庸化陷阱。全民财产所有者和私人财产所有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系统随时随地了解自己所有资产使用和变化情况,对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变“黑箱”为“白箱”。通过智能互联网的自动监督和调节功能,还可以促进国家财政透明化,使得税收更加规范,分配调节更加合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更加有效,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因素,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思想文化智能管控服务体系。思想文化领域既要有向心力、控制力,又要有活力、创造力,关键是要有效掌控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阵地。要根据党领导国家意识形态各领域的思想纲领、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规定,通过一体化的网络智能管控服务系统,对所有的网络信息、学术信息、课堂教育信息,以及文化艺术信息,都能够进行大数据动向分析和重大问题研究;对日常言论依据宪法法规智能鉴别,进行严格管控;对需要辨别真假、澄清是非的问题,迅速调集数据库资料和现实情况予以公布,以正视听。对经过审查确定为正能量的各类思想文化产品,自动放行,一路绿灯,摆脱各种人为关卡。就像智能打车一样,对好的作品提供主动服务,沟通市场桥梁,扩大宣传面和消费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社会反响和国内外舆情关联动态,也能依靠智能网络及时反馈和分析处置。这样才能有效防止舆论乱象,形成保护和激发正能量的思想文化治理体系,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

 

  四是国家民主政治和法治智能支持体系。在人力管理的体制机制下,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很困难的。因为中国人口太多,管理层次太多,各种职能机构太庞杂,大量民众意见要反映上来、集中起来太不容易,人民被代表的路线太长,国家主人权力也就很难落实。国家法治应该是保护人民民主,保障民主权益,维护民主秩序,但在现实社会里很多事情处理受人为利益的干预,法治可能反而站到民主的对立面,损害社会公正。现在推行电子政务,主要为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这是很不够的。解决政治民主问题和法治公正问题,不仅要政务公开,也要法务公开;不仅是单向公开,而且应该互动公开,让公民从国家宏观到社会微观对各类事务决策管理具有民主参与的条件。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感应能力和高速移动网络支撑的智能互联网平台,使得整个社会上下直接沟通,左右横向交融,信息路线扁平化,治理行为透明化,人民才会有主人的感觉,才能合法行使自己参与管理、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力。法治也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就像智能交通管理一样,靠法律和证据而不是人说了算。

 

  五是社会治理智能服务体系。社会治理涉及面很宽泛,需要把政府、社区、居民、学校、民生企业、公共事业部门、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主体作用融合起来,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而智能信息化服务是必然发展趋势。目前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健康管理、智能家居服务、移动智能电子商务等发展很快,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覆盖全社会居民生活领域的智能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养老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促进优质教育、医疗和生活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和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联动监管和联合惩戒。

 

  六是国家安全治理智能反应体系。利用智能互联网的原理和平台,在确保保密的前提下,构建上通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达各种基层组织和网络媒体终端,覆盖国安、公安、军队、外交、商贸、金融、宣传等各个部门和港澳在内的各个地区,以及跨国联手合作,构建起渗透各领域各层次、灵敏协调高效的智能安全防控网。依靠随机感应、移动服务、大数据高速处理优势,把汪洋大海般的群众性信息队伍与专业情报力量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漏洞和动态,按照各种预案和预设规则,自动形成各种应对方案,辅助人工决策,在第一时间里采取防范措施。特别是及时掌握各种敌对势力颠覆渗透、内外勾连、策反破坏和恐怖活动等情报,提前预警,有效反制。发动依靠群众,利用网络优势打人民战争,这是健全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根本之策。

 

  如果真正能够实现这样一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壮丽图景,那么人民民主政治进步,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政权稳定和长治久安,才有更可靠保证,社会主义在中国胜利并走向全世界才有希望。

 

  (作者系解放军少将,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本文为作者2015年3月19日召开的“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研讨会论文,其主要观点曾以《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为题发表于《红旗文稿》,此为全文来源:昆仑策网)


1.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