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刘振起:学子毛泽东为什么偏科
点击:  作者:刘振起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解放军原后勤学院教授、博导  发布时间:2021-10-22 08:32:58

 

1.webp (7).jpg

学生偏科,是常见的现象。偏科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接受能力,如受生理和心智的制约等;二是主观偏重,如受爱好和倾向的制约等。

毛泽东上学偏科。那么,毛泽东是怎样的偏科?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偏科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有必要先交代一下毛泽东的学习生涯。

毛泽东上学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先是读私塾,后是读正式的学校。

私塾,是私人或家族办的学堂,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教育形式。毛泽东上学时,私塾这种教育形式还存在。他从8岁起,先后就读于南岸私塾、关公桥私塾、桥头湾私塾、钟家湾私塾、井湾里私塾,后停学在家务农两年多,16岁又复学于乌龟颈私塾。那时的私塾,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学和一般的历史典籍,没有什么科别设置。学生当然也就谈不上偏科之说。

学校,在中国是近代兴办的教育机构,通常设置有很多学科的教学内容,这样,学子也就有了偏科的现象。毛泽东在正式的学校上学,开始于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然后就读于湘乡驻省中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而从他考入东山高小开始,一直到他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他的学习都是偏科的。

毛泽东不但偏科,而且还偏得很严重,一些学科在出类拔萃的学生中也是佼佼者,可谓是独占鳌头,他人远远不及,如国文、历史、地理、伦理学、哲学等。而有的学科则是一般般,甚至是凑合着及格,例如图画也包括数、理、化等科。这就是毛泽东偏科的情况。

那么,毛泽东如此的偏科,其原因又何在呢?那些一般般的学科,是受到接受能力和心智的制约吗?那显然不是,因为毛泽东有“神童”的美誉。4岁时,他由于经常到表兄们上课的地方去玩耍,竟不经学就能熟练的一字不差的背诵《三字经》。8岁时,他看舞狮表演,便能即兴赋诗,被远近乡里赞为“神童”,誉为“文曲星下凡”。毛泽东的私塾先生们也对他有这样的一致看法:毛泽东,绝顶聪明,悟性极高,过目不忘。可以推论,以毛泽东这样的天资,学数理化是绝对不会落到一般般程度的。

那毛泽东偏科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说来真是令人钦佩不已。毛泽东偏科的真实原因竟是他的志向,是他的“拯救天下苍生的伟大志向”。

由于这一伟大志向,导致他的学习刻意偏科,甚至是有些离经叛道,特立独行,这也为我们留下了永远的话题。

先说毛泽东复学东山高小,那真叫是非常的不容易,可谓是连闯三关:

第一关,是闯令尊的关。毛泽东结束了私塾的学习,父亲便决意把他作为家里的整劳力,并要安排他去县城学做生意,一心经营家业奔发家。为了能上学,聪明的毛泽东搬来了“天兵天将”,七舅、八舅,表兄王季范、文运昌,还请来了几位重量级的先生毛麓钟、毛宇居、李漱清。这些人,在毛老爹的眼里,都是有脸面的人,也是他瞧得起的人。让他们一起为自己游说,可谓是集中了绝对优势资源,最终在表兄王季范给付学费的前提下,闯关成功,获得为父恩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想到搬救兵,而且能定时集中搬来这么多的优质救兵,这不能不说是巨大本领。

第二关,是闯准考的关。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在赴考临行前,悄悄留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离开韶山。他只身一人,身着农家衣裤,肩挑行李担子,犹如为相公挑行李的家佣。几十里的山路,他尽管一路快走急奔,但到达学校,还是误了考试。毛泽东的这身打扮和行李,换来了门房的鄙夷和冰冷,既不通报,也不让进门。前面说到,毛泽东能来考试,那是何等的不易,你门房说不行就不行啦!毛泽东那从不服输的性格彰显出来。门房不让进门,毛泽东就非要进门。这争吵的动静惊到了校长李元甫。这李校长,本是个开明的好人,一心教育事业。他问明缘由,看看毛泽东这身装束,踌躇了一下说到:“好吧,考期是过了,不过,你要是有真才实学,也可以考虑录取。”校长这准考的指令,使毛泽东闯过了第二关。

第三关,是闯录取的关。这李校长为毛泽东出了“言志”的考题,做了吩咐便离开了。从他打量毛泽东和踌躇的瞬间看,估计这位开明的李校长,压根也没对这个土里土气的孩子抱有什么期待。然而,这毛泽东又是何等的才俊。他从国弱民穷的现实,联系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把救国救民的宏伟抱负,挥毫奋笔,一气呵成。啊!这是何等的考卷,高远深邃的立论,华美典丽的词章,纵横捭阖的笔法,直惊得这李校长赞不绝口:“好啊!好啊!我们东山学堂今天发现了一位建国的栋梁之才”。然而,当毛泽东填表时,却发现他是湘潭人,按规定,外县籍是绝对不准收的,由此,校董们展开了激烈争论。要说这李校长确实是远见卓识,慧眼识才,他以“如果不录毛泽东这样的旷世英才,就辞去校长”的愤怒表态,为毛泽东破了例。他曾料想,东山以后的历史可能将因毛润之而增添光彩,孰不料,他与东山的几位老师也因毛润之而永远地载入了中国史册。

东山高小,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学堂,毛泽东在这里读书半年。他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把救国救民作为己任,给自己起了“子任”的别名。他刻苦学习国文、历史、地理等社会学科,水准已远远溢出东山高小。他以“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的《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文章征服了老师,也以《咏蛙》和“对对”的才气征服了同学。而他的数理化自然学科,则只学了“皮毛”。

后来,他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决定退学自修时,对劝阻他的老师说出了如下的原因:我考入东山高小,已初步树立起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志向,不怕老师笑话,我为自己取了“子任”的别名,深感要唤起民众,改造社会,挽救国家的危亡,必须学好社会科学知识,而自然科学知识只是教人以谋生的技能,则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钻,因此,学校开设的数理化等格式课,我只学了一点皮毛。看,明白无误,这就是毛泽东偏科的真实原因。

东山高小装不下毛泽东了,他的恩师李元甫、谭咏春、贺岚岗商议,一致决议要把这国家的栋梁之材推荐到更好的学校——湘乡驻省中学去培养。这湘乡驻省中学,学制5年,是一所名校,那是一般学生求之不得的,而毛泽东也只在这所学校呆了半年。这次退学的原因,是他把救国救民的志向变成了实际的行动。史料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眼界的开阔,毛泽东那救国救民的志向越发鲜明和炽烈,恰在此时,辛亥革命爆发,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弃笔投戎,参加了革命的湖南新军。

辛亥革命,南北义和,毛泽东结束了半年的当兵生涯。这也成为了他一生中的有益插曲。

我们接着说他的偏科。退役的毛泽东,决定再报考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毛泽东,就是毛泽东。不考是不考,一考,1300多名考生,他竟名列榜首,拿得“头名状元”。入学后,老师们见到一身土气的毛泽东,竟起了疑心:“他只读了半年小学,进中学几个月又退学去当兵,能考出这样好的成绩?不可能。”第二天,校长符定一把毛泽东单独叫到一间屋子里,亲自复试,再加面试。哪知,这次的考试竟比入学考试的成绩还要好。这符校长服了,禁不住再次拍案叫绝,因他见到毛泽东的入学考试卷拍过一次了。他情不自禁地直呼:“了不得,了不得!我执教以来尚未碰到过能把文章写得这样好的学生”。这符校长也不愧是个极有远见的人,他作出了结论, “我们省一中可取了个栋梁之材呀!”

在这所学校,毛泽东的《商鞅徙木立信论》作文,竟使老师们推及到了他的终极。“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精理名言,故未曾有;”“力能扛鼎,积理宏富;”“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才气过人,前途无可限量。”但不到一个学期,毛泽东就觉得这里学的课程太浅、内容太陈旧、校规太繁琐,难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要退学。

毛泽东的退学,使得老师们大为惊诧,以致于符校长反躬自问:“是不是先生们对你照顾不周啊?你大可不必退学,至于学校的教学内容则可以更新,教学方式也是会不断改进的嘛!只要对你学习有益,可不受条件的限制。”符校长为国惜才的心情切切。

毛泽东感动不已,也把自己去省图书馆自学的宏大计划和盘托出。符校长听后,深为毛泽东的宏大抱负而赞叹,也明白了毛泽东欲自学报国的成长道路。他恋恋不舍地给毛泽东留下话:“一中的大门是向你敞开的,望你以后常来常往”。

大家都知道的,学子毛泽东最后一站的学习,是湖南第一师范,他在一师学习五年半毕业,但可能有不知道的是,实际上毛泽东在这中间也经历了一次退学的过程。这次想退学,还是他觉得一师的课程安排与他救国救民的志向有冲突,只是由于老师们和他表兄的极力劝阻,才使他转而留下,得以学成“正果”。不然,他可能连一个正式的毕业证也没有。不过,那也完全不是至关的重要。你想啊,一师有多少学生毕业呀。

别言少叙,还是把毛泽东在一师偏科的心路历程简述如下,以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著名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王立华说过,湖南一师是一个非常好的圈子。是的,这里有着若干有爱国情怀的大师,他们给了学子毛泽东以巨大的关怀和帮助。数学教师王立庵,就是其中的一位。

刻意偏科,使毛泽东成为一师有争议的学生,这种状况在前期尤甚。一师作为一所师范学校,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师,因此,为适应就业需要,学校的课程设置达30门之多,可谓是无所不包。老师们认为,当小学老师就要什么都会一点,不然,人家不好聘用你。而这种课程设置,在毛泽东眼里却就是个没有主次的“杂货摊”,这更与他要探索“大本大源”的救国救民志向,在时间上是那样的对立。时间就这么多,学这个就没有时间学那个。所以,有的课他就干脆应付了事,有的课甚至请病假不到课。上图画课,老师叫学生们按桌上的花瓶和茶壶画素描,他就拿起老师发的作业纸,画一条直线,上面加上个半圆,写上“半壁见海日”一交了事,就继而专心读他自己的书去了,哭笑不得的老师也只能是大笔一挥,给了他个40分。

王立庵上数学课,也同样遇到了毛泽东的这种情况。你讲你的数学,他看他的《昭明文集》《韩昌黎全集》。还有几回,干脆不来课堂听课,让同学代为请假。但这位王大师与众不同,他经过全面的观察和调查,他觉得毛泽东这样一位严于律己、敦品力学的学生,既然放弃对自然学科的钻研,必定是有他深思熟虑的更为深层次的原因的。他把毛泽东约到家里,毛泽东向他敞开了心扉。他讲到了自己的家世,讲到了自己的学历,讲到了自己的当兵和自学,讲到了国家和自己的志向,讲到了学校对自己的争议。他说,我觉得在目前的中国,一定要注意研究社会科学,要从哲学和教育学入手,先改变天下的民心,才能对社会进行根本的改造,用别的办法,是徒劳无功的。我们生逢乱世,国运衰微,自己已经21岁了,人的生命有限,能有几个21岁啊!总不能等到弯腰驼背时,再来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啊!毛泽东满腔真切,热泪盈眶。

王大师被强烈震撼了。他明白了:毛泽东的忧思,不是一己的出路,而是天下万民的坦途;毛泽东的之学,不是要学谋职的一技之长,而是要探索中国、世界、宇宙的大本大源。啊!毛泽东真是一位怀揣济世救民宏图大志的奇才呀!

王立庵理解了毛泽东,给了毛泽东真心的支持。他语重心长地说,在一般情况下,是应该要求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但对你这样的特定条件就应另当别论。从现在开始,赶快加紧努力吧。有什么难处,我当竭尽所能帮助你。

以上简述的就是学子毛泽东偏科的片段。不知诸君咋想,我倒是发自内心地想,真要感谢毛泽东的偏科。他的偏科,使他阅读了海量的社会科学的书籍,对中华民族进行了大历史纵深的思考,对中外历史和国家制度进行了全维面要素的研究,为中华民族开创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开创了新文化,使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出绽放光芒的生机和活力。

我还在想,像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近代又饱受西方的欺凌,探求中华民族重生这样的历史命题,非毛泽东这样的天资不足以完成。退一万步讲,即使是有某位俊才能完成,但在旧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那样的历史条件下,谁也不可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重生。我以为,无数的先驱已是证明过的。即是说,实现中华民族重生这样的万世基业,非毛泽东这样的伟雄不足以驾驭。

毛泽东,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解放军原后勤学院教授、博导,《毛泽东精神》作者,中国红色管理研究专家;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