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毛泽东力促林彪攻锦州,扼住蒋军咽喉,范汉杰哀叹:真是雄才大略
点击:  作者:陶陶读历史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0-12-26 09:30:09

 

对于任何一场战役的获胜方而言,其决策过程往往是战争全局的指挥者与战场最高指挥官之间良性互动的过程。而在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辽沈战役中,领袖毛泽东和统帅林彪的良性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大决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之后,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的东北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重点。为了争夺这块沃土,国共双方均精锐并出,尽遣精兵强将。在这场历时近3年的争夺战中,我军先败后胜。到了1947年下半年,我军在东北已经由劣势转向了优势。

 

特别是1948年初的攻势中,解放军攻克了东北绝大多数地区,国民党在东北只剩下沈阳、长春、锦州、营口等少数几个据点,并被分割在数片孤立的地图,其中,长春已经被我军团团围困、动弹不得,驻守在当地的国军已经犹如瓮中之鳖。

 

经过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军政领导的经营,东北各大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兵力多达百万,武器装备得到了质的提升。因此无论是量还是质,我军都已经远超国军。可以说,国民党在东北的败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因此根据这个情况,毛泽东便开始考虑东北决战的问题。经过半年的思考,毛泽东终于确定了一个方针,那就是首先将国民党军主力聚歼于东北。

 

 

毛泽东一向信奉一个原则,那就是人比地重要。相比于攻城略地,毛泽东更倾向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在东北,国民党聚集数十万雄兵,其中包括中央军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因此,如果只是解放整个东北,并不能完全解决全局问题。

 

因为一旦东北国民党军撤入关内,与华北重兵集团相结合,解放全中国的难度将成倍增加,人民又要多经受几年的战争之苦。因此毛泽东决定,一定要将国民党军聚歼于东北。因此为今之计,就是要将东北国民党军堵在关内,决不能让他们撤退。

 

对于毛泽东在东北就地歼敌的意见,林彪是非常赞同的。因此在19481月,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彰武、公主屯和新立屯,切断了关内通往沈阳的北宁路,切断了关内国军与关外的唯一一条陆上通道。

 

在随后的半个月里,东北野战军又相继攻克沈阳以南的辽阳、鞍山、营口等城市。营口,是关内国民党军直接支援沈阳国军的唯一海港。至此,关内国军的陆上以及海上通道都已经被切断,陷入了完全的绝境。

 

 

正所谓困兽犹斗、狗急跳墙,虽然东北国军面临的局势非常不利,但是真想将他们一口吃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拿已经成为孤城的长春为例,此城驻扎10万国军,城市中碉堡林立、枪炮成林。以东北野战军的实力,固然能破城,但是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伤亡,并不划算。

 

5月下旬,我军曾对长春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结果损失了2100多人,没有达到作战目的。

 

因此,林彪决定困死长春,从而通过围城打援,吸引沈阳之敌支援长春,在运动战中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然而沈阳守将卫立煌并不愚蠢,虽然蒋介石多次电令要求他立即支援长春。但是卫立煌却以不变应万变,按兵不动。一个半月过去了,毫无北上迹象。

 

因此,东北野战军便面临着无援敌可打,攻占长春的目的又难以实现的局面。国军完全是一座孤城,牵制了整个东北野战军的南下。东北局势已呈胶着局面,如何破局是摆在毛泽东面前最大的问题。

 

而最终,毛泽东将锦州,作为突破东北僵局的破局点。

 

 

锦州,背山靠海,坐落于小凌河、女儿河北岸,自古就是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北宁线和锦承线两条铁路在这里交汇,使其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明朝以前,此地曾是一片荒原。明朝后期,后金崛起,锦州成为遏制满洲人入关的咽喉。因此,明朝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堡垒城市,是为明朝最重要的据点。1641年,明清两军在锦州决战,13万明军全军覆没,决定了明亡清兴的结局。因此锦州又被称为“山海要冲,边关锁匙。”

 

据国民党锦州守将范汉杰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此地,连接着华北、东北两大“剿总集团”。只要将这条扁担砸断,就能堵塞东北数十万国民党军的退路,将其彻底消灭于关外。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就要说了。既然锦州如此重要,简直犹如国民党的七寸。攻打锦州,换谁都能想到。

 

但是笔者要说的是,想非常容易,一拍脑门就能决定。但是做,又是另一回事了。就好比两个人进行殊死搏斗,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咽喉是要害,击中喉咙就能一击制胜。但是真要攻击咽喉,又谈何容易?为了保住性命,对方必然拼死抵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其代价是每个人都会掂量掂量的。

 

 

人与人搏斗如此,军队与军队搏杀亦如此。我军知道锦州是要害所在,国民党又如何会不知?

 

首先,锦州城在日占时期,就曾被日军设计成一个坚固的要塞城市。此地在城北的亮马山、大疙瘩,城东的大、小紫荆山,城南的罕王殿山等制高点建立了外围阵地,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同时,还有女儿河、小凌河为天然屏障。

 

在城内,又以锦州老城和环绕新市区的土城墙为骨干,利用日本人的旧工事,组成了固若金汤的环城防线。在城中,驻扎有93军和第8军的7个师,无论从兵力还是防御的坚固性来说,都远远超过了当年让林彪折戟的四平。

 

除了坚固的城防,锦州还有来自海上和陆地的支援。若东北解放军攻打锦州,华北和东北的国民党军必然不会坐以待毙。锦州临近海边,适合登陆。若沈阳国军从西来,北平国军从东来,葫芦岛国军从海上来,攻打锦州的解放军将遭遇三面立体打击。能否攻陷锦州,真是个未知数。

 

国民党西进兵团还好说,怕就怕那个东进兵团。因为在锦州以东,缺乏地利天险,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海拔不过59米的塔山。凭借这个小山包,要挡住数十万东进兵团的援兵,谈何容易?解放军历史上,还从未打过如此规模的阻击战。

 

因此,当毛泽东发布电报,要求林彪攻打锦州时,林彪犯了难。因为林彪害怕,锦州将成为一个血肉磨坊,吞噬数十万将士的血肉。他非常担心,贸然攻打锦州,会坏了整个东北解放战争的大局。

 

 

林彪对攻坚作战的担心并非没有一句,东北野战军长期以来擅长运动战,攻坚作战较少,且有四平和长春作战失利的阴影。因此,林彪在给毛泽东的回电中,只同意切断北宁路,经承德入关作战,但是锦州必须绕过。

 

林彪打仗一向算计很精,他打起来命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但是战前的筹划上他总是算计如何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他的这一心理,当然瞒不过毛泽东。因此,毛泽东决定给林彪压担子,他在730日指示林彪,必须先攻取锦州、唐山,消灭驻守当地的范汉杰集团,然后再从张家口、承德入关,歼灭傅作义集团。

 

虽然接到毛泽东的电报,但是林彪依然不愿攻打锦州,他一会儿要求华北兵团先出动,一会儿说华北敌情有变化。811日,他又说南下大军的粮食没有准备好,铁路桥梁被洪水冲坏了。

 

林彪的拖延,最终引发了毛泽东的雷霆之怒。在812日,毛泽东罕见地发表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

 

“关于你们大军南下必须先期准备粮食一事,两个月前亦已指示你们努力准备。两个月以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我们这一指示一字不提。现据来电似乎此项 准备工作过去两月全未进行,以致现在军队无粮不能前进……”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很少有如此严厉的口气去批评一个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接到电报后,感到事情严重,于是终于下定决心立即进行南下作战,攻克锦州。

 

910日,决战在锦州外围打响,北部的亮甲山、帽山屯、白老虎屯相继被我军攻克。此时蒋介石终于如梦方醒,明白我军主攻方向是锦州。于是,蒋介石于930日飞临北平,命令傅作义紧急驰援锦州。最终组成了一支多达11个师的东进兵团,他们将在海空军的配合下由锦西登陆向东打。

 

 

102日,蒋介石又飞临沈阳,架空了不愿西进的卫立煌,转而命令廖耀湘组建西进兵团,向锦州方向前进。

 

听闻国民党军大举支援锦州,原本决心攻克锦州的林彪又迟疑了。做了一桌菜,却来了两桌客,怎么打?部队南下,只带了单程的汽油,锦州攻不下来,大量汽车、坦克、重炮都会因为没有汽油撤不回来,这损失可就大了。

 

于是林彪、罗荣桓向中央发出一份电报,希望放弃攻打锦州,而是主力向北转移,再次进攻长春。等攻占长春后,加强力量,再来对付锦州之敌。

 

林彪的电报,第二天才被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见林彪想回头打长春,再次爆发雷霆之怒。他立即发出电报,认为弃锦州而攻长春是极不妥当的。如今攻锦部署业已完毕,却又因敌人增援而不敢攻打,“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毛泽东起草的这份电报,就像是“最后通牒”。如此措辞激烈、批评严厉的电报,在解放战争中数十万份电报中是绝无仅有的。

 

此后毛泽东在19时又发出第二份电报,他指出,即使攻下长春,锦州敌人也不会减少,还可能增加,到时候攻打会更加困难。攻打长春,完全是舍本逐末。若留着长春不打,反而会牵制部分沈阳之敌,让他们不敢西进援锦。如果攻占长春,没有后顾之忧的沈阳之敌反而会倾巢而出。

 

不得不说,伟人就是伟人,其胆略是超乎寻常的。如果按照最稳妥的打法,林彪攻打长春实际未尝不可,牺牲小而且能够扩大地盘。攻打锦州,要面对最强大的敌人,如果打不好,别说攻不下锦州,甚至可能对数十万东北解放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然而毛泽东就是能顶住压力,承受别人所难以承受的风险,敢于和敌人搏命,决意攻打锦州。只有非常之人,才能成就者非常之功。

 

 

而后来战争进程表明,毛泽东是正确的,是高明的,是抓住要害的。卫立煌和廖耀湘果然首鼠两端,不敢向西支援锦州。让蒋介石东西两面驰援锦州图谋破了产。

 

毛泽东的“最后通牒”,让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下定了攻打锦州的决心。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他们不仅收回了攻打长春的意见,还向锦州加强了军力部署。看到这封电报,毛泽东的烦恼和焦虑都烟消云散了。

 

在塔山阻击战中,胡奇才带领四纵和优势敌军浴血奋战,最终成功阻挡了东进兵团。而东北野战军主力,也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克了锦州,将红旗插在了锦州城头。

 

锦州攻克后,东北国军被彻底关在关内,辽沈战役的胜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我军完全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整个解放战争的形势也为之扭转。锦州守将范汉杰被俘后,不禁感叹:

 

“攻打锦州,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战役的胜利,不仅因为毛泽东的英明伟略,同时也要归功于他的沟通技巧。对于林彪,毛泽东秉承“响鼓不怕重锤”的原则,不惜用严厉的口吻下达“最后通牒”。虽然措辞是严厉的,但是互动却是良性的,最终的结果是最好的。林彪有主见,但也能听从命令。只要接到命令,就会毫不含糊的执行。而锦州战役的胜利,也体现了这一点。

 

反观蒋介石和卫立煌的沟通,锦州战役开始之后,蒋多次命令沈阳国军迅速救援;锦州战役结束后,又命令西进兵团重占锦州。而卫立煌对于上述命令,均采取抵制政策。国军上下难以一心,最终为我军攻占锦州、围歼西进兵团提供战机。

 

来源:今日头条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