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何载:“毛主席的每个细胞里都含有人民的因子”!
点击:  作者:何载    来源:北京论坛  发布时间:2017-10-10 09:18:45

 

         毛泽东治国理政为何信仰人民

——中组部原秘书长何载讲述毛泽东的人民情结

 

 

何载原名容恭,1919年生于甘肃成县红川镇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幼年就受到革命启蒙教育,1936西安事变前后就已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领袖。因为出色完成了中共西安党组织委派给他的任务,受到陕北党中央的赏识,被留在了延安。为了表达他忠心报国、为中华民族勇挑重担的决心,他改名何载,从此踏上了献身革命的道路。1951年,正值中央从全国选拔优秀人才,何载被选调到中南海毛泽东身边,成为专为领袖治国理政服务的秘书班子的骨干成员。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他经常受到毛泽东对他面对面的深刻教诲,同时也得以近距离地观察到这位领袖工作生活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治国理政人民观

回想起在毛泽东身边的岁月,这位老人满怀激情与怀念。我们要学习他热爱人民、忠于人民、尊重人民,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毛主席常说: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革命的动力,才能创造一切,也只有人民才给我们带来幸福。时至今日,最让何载难忘的,是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何载认为,人民二字,在毛泽东主席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

毛泽东把人民视为上帝。在愚公移山这篇光辉著作里,他把人民比作上帝,他说,只有感动人民这个上帝,才能搬走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

毛泽东把人民比作土地。他在《关于重庆谈判》中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团结广大人民,团结得越多越好。

 

 

毛泽东把人民视为眼睛。他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要求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

毛泽东把党和人民的关系喻为鱼水关系。他说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鱼离开了水就不能活,我们党离开了群众就不能生存。这种比喻比古代封建帝王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舟水关系,更深刻、更贴切。

 

 

何载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人民二字,是毛泽东一生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字眼。他把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家名中加入人民,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查不到的,英国法国都不这样叫。他亲手缔造的军队称人民军队,他把抗日战争称为人民战争,并相信日本帝国主义必将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他确定的国家政权制度和政治制度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他题写报名的中央机关报叫人民日报,我们用的钱叫人民币,我们的铁道叫人民铁道,我们的飞机叫人民航空,我们的英雄叫人民英雄,我们的广场叫人民广场。其它如为人民服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人民公安、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无不与人民二字联在一起,中外历史上曾对无数的帝王、元首喊过万岁,唯有他是第一次喊出人民万岁的领导人。何载一一细数着这些与人民有关的名称。你想想,他写了多少!毛主席心里面始终装着的是人民。还有,他写文章、谈话里边尽讲人民的事情,所以有的同志说,毛主席的每个细胞里边都含有人民的因子。何载动情地说。

何载回忆的第二故事,就是毛主席在阅读报纸时,也不光是自己读报,也为人民读报。毛泽东这种与众不同的阅读报纸的方式,让何载记忆犹新:毛主席爱看报纸,全国各省报纸他都要看。当然最爱看的是湖南日报、中国青年报。他还喜欢从头至尾看。为了担心他看报纸时太复杂,我们就做了报纸摘要。当然做摘要我们得精心做,把重要事件写到纸上、贴着报纸。他不好拒绝,就一边看我们的摘要,一边也把报纸翻出来看,他喜欢看报纸的原版。特别令我们惊奇的,他看报屁股。(注:我国早期的报纸是没有副刊的,后来有的报纸辟一小角,刊登一些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之类的消闲文字,把这称为余兴,稿子多的时候便挤掉了,好像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不雅的名字报屁股)何载回忆说,当年的报屁股还登广告和启事。什么内容呢?比如某某的小孩你现在在哪里?多年不见了,某某的丈夫,你怎么还不来信?他看了这些内容就显得有点气愤。这是人民在找自己儿子,人民在找自己丈夫。他在想,人民的儿子到哪里去了?参加工作了?当烈士牺牲了?坐在监狱了?……我们都没想到看报屁股,毛主席却在这里发现了这些信息。他看了这些启事后受了感动,马上就找谢觉哉内务部长,要赶快编辑出版烈士地名录发到全国。这使人民看到谁儿子牺牲,烈士地在哪里。毛主席从报屁股上就能发现问题,这充分反映了他的人民观。

 

 

为毛泽东处理人民来信

在中南海9年多的时间里,何载伴随于毛主席身边,先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席秘书组)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南海党总支书记,负责联系统战和民族口的工作,并专门为毛主席处理人民来信。

何载回忆,发往中南海的人民来信每天一麻袋都装不完,毛主席规定,每天必须给他送十封群众来信。其它信件毛主席都要安排人看,人手不够就增加些人。有的时候听说他不太舒服,报纸、电报都减少些。人民来信也都减少,他发觉了后,把这个查问,严肃地问:是谁搞的?这是封锁我,封锁我和劳动人民接近。大家就赶快检讨说是我们听说您这两天不舒服,就少送了。毛泽东对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毛泽东看群众来信看得非常细致,里边时常有点有圈,而且,他在看完之后还往往受到启发。

大家知道,解放初期有个三反五反。就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当时,毛泽东转发了两个报告,一个是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报来的,另一个是来自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的报告。但据何载回忆,其实,当时有人民来信就提出,全党应该进行三反五反。毛主席从群众来信里发觉党要出问题了。他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

他不仅提出三反五反方针,而且亲自督办;不仅提出任务,而且交代办法。在如何对待人民来信这一问题,毛主席有过很多批示。比如说现在报纸常用的词不可掉以轻心就是他作的批示。毛主席认为,你做省委书记,你做中央局书记,你当军长,军团长,你不能掉以轻心,你工作很重要,打仗很重要,但人民来信不可掉以轻心。

另外,毛主席对国务院的同志说,群众来信是纽带,党和人民联系是桥梁,党和人民联系是耳朵。另外,情系群众,也是他提出的。这些现在成了流行语言,你看报纸上常常纽带”“耳朵不可掉以轻心啊,都来源于他对待人民来信的态度和一些批示。毛主席从来都把人民来信看得很重,对我们大家有很大的启发。我们要革命,首先脑子里要有人民,我们今天再讲群众路线,首先要看重人民,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何载在采访中语重心长地强调这样的观点。

 

 

毛泽东告诫: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社会主义建设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中共中央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新中国该如何建设?如何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殚精竭虑,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何载为我们讲述了当时的一些背景:建国以后国家怎么办?工业第一还是农业第一?轻工业第一还是重工业第一?内地第一还是沿海第一?这得有个道理说出。毛主席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他就找了34个国家部委,当然还有人陪着谈话,花一个多月时间。有时一谈一天,有时白天谈不完,晚上再谈。后来,周恩来办了个小型展览会,这展览会毛主席看了一个礼拜,他都看得很细致,实际上都是调查研究。完了以后,写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50年代,内地应该是投资多少?沿海投资多少?这有比例。中央积极性和地方积极性都要调动,摆不好就老有矛盾,所以要正确处理矛盾。毛主席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奠定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中国建设的方针策略,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事情。

在中南海工作期间,何载为毛主席收集、编纂了六大以来中央重要文件汇编11册简易本,还参与了《毛泽东选集》编校工作。在编校《毛选》的时候,他发现没有选录1930年到1933年底的文章,这四年内没有毛泽东的任何文章。这对于重视理论研究、笔耕不辍的毛泽东来说,是很不寻常的。让何载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十分看重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历史上有人提过,但毛泽东把它提炼出来了。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生提倡的,他讲的那句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何载回忆说,我们当时为他编《毛选》,就向他提问题。问他1930年之后四年间,为什么不写文章?毛主席当时是这样答复的:这四年我没调查研究,所以我不写。从这里就能体现毛主席对调查研究是多么重视。

何载感慨地说。毛泽东曾告诫党员干部: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这个课堂里最高明的老师,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毛泽东生于农村,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是一些农村子弟,他经常鼓励他们要多回家,多看望父母,多深入农村调查农村和农民情况,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

何载讲述,凡在中南海,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工作人员都经常得下去,身边工作人员都得下去。何载当时到了石景山钢铁厂蹲点一年。毛泽东的警卫战士,他也叫他们回家去,一方面是回家看看妈妈,另一方面是做调查,农村现在究竟生活怎么样。这些战士回去后还得回来做汇报,有的见他忙就写成报告,报告他看得很仔细,战士的错别字他也改了,有哪句话也改了。所以当时有报纸就宣称毛泽东给战士改文章。何载认为:其实不光是在改文章,毛主席是从战士的调查中吸取养料。”   (本文有删节)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ID=12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栏目ID=2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