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安全战略 > 阅读信息
孙北国:构筑“粮食均衡安全”的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点击:  作者:孙北国    来源:环球网—财经  发布时间:2016-12-17 09:18:22

  

1.png 

  玉米爆仓,行情暴跌,只是主粮产业若干年积累的结构之弊、宏观调控之弊的巨大冰山一角。其实,不仅玉米,另外两种主粮作物的水稻、小麦也同样埋伏着尚未暴发的潜在饱和危机,粮食品种质量差、主产区生态恶化正上升为更紧迫的战略制约。“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走向,已深度呈现历史性的新拐点。

  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格局,亟待重新认识

  事实上,我国粮食产业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粮豆结构严重失衡、粮食严重滞销的重大变化,结构与总量的战略格局、突破方向和保障目标,都已发生深度和广度的深刻转变。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粮食格局新拐点叠加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方针、价值取向和重点保障目标,也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变革创新。

  创联新农业智度认为:正视我国粮食产业格局的新拐点,就要重新解构“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体系,绝不能在这个新拐点前继续僵化、继续被动,而是要以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和战略统筹体系引领和驾驭这个新拐点。过去多年一直奉行的单纯保障总量供给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亟待调整和跃升,必须向总量平衡、品种均衡、品质安全并举的多维保障转变。加快构筑“粮食均衡安全”的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是大策,更是大政。

  构筑“粮食均衡安全”的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还必须以战略统筹的大格局视角,从过去重点保障消费转变到保障消费与保障农产品生产者收益和生态友好并举转变,将土地生态修复、农业比较收益等重大生态、社会问题以及全球农业竞争战略突破等问题进行关联思考与战略组织设计。特别要防止“谷贱伤农”和制造“漏斗区”这样的重大生态灾害。深刻总结玉米爆仓危局的教训,大战略先行、前瞻性调控,防止“危局”的再次发生,而不是“危局”出现后再修补。否则,必然是困局、危局延续并演变成僵局!

  二、水稻、小麦的潜在危机

  解决玉米爆仓困局,业内有些人士还主张玉米改种水稻。其实,不仅玉米困局呈现,作为三大主粮另外两个品种的小麦和水稻,同样埋伏着潜在的超饱和危机。

  1、水稻:也在继续玉米的“爆仓”老路

  由于水稻旱涝保收,这些年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逐年递增。依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华粮网提供的稻谷生产总量、仓储数据及进口统计分析可知,从2012年开始至2016年,由于国外大米价格低,我国累计进口大米超过1700万吨。进口量不断增加,给我国稻米产业带来巨大挑战。水稻的期末库存,最近三年,每年都以2000万吨超高速灾难性可怕递增,截至现在,压在国储库中的水稻总量已达到1.6亿吨,已接近玉米的2亿吨。事实上,水稻也已接近爆仓。再不调控,两年后的压仓库存也会逼近2亿吨。

 

  2015年初有2488亿斤的稻谷总量压库循环。2016年初又增至2850亿斤。在库里循环的倒进倒出的稻谷总量已占到全年需求总量的70%以上。2016年期末库存3200亿斤。相当于全年需求总量80%,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17%。当然,中国国情不同,粮食存储需要铺底的多些,但30%足够了。按这个标准, 6000万吨是合理库存。

  按照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整体方案,水稻收储市场化也已临近。取消保底收购改由市场化之时,如此高位库存,必将再次重演类似玉米的危局。继玉米之后,另一个冲击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高位大水库正在形成,玉米危局还未解,重复的“爆仓”还将再现!想想农户和农村,难道不是一身冷汗?

  近十年来,旱改水的产业支持政策依然没有被反思,在持续多年的稻强米弱、米厂不断倒闭的市场饱和信号不断释放状况下,很多地方政府还在推动旱改水。部委还在下拨专项支持资金。甚至很多是在没有天然水源情况下,抽取地下水为水源,以牺牲地下水位下降为生态损害代价。水稻也即将“爆仓”的同时,另一种更大的水生态危机也在逼近。

  稻田大量的应用除草剂和最近几年兴起的水施肥,正在形成比旱田更大的水体污染生态灾难,从南到北,几乎所有向自然江河湖泊排放的稻田回流水,事实上都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富农药化了。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的常规指标为:

  1)水体中含氮量大于0.2~0.3mg/L,含磷量大于0.01mg/L,

  2)生化需氧量大于10mg/L,

  3)在淡水中细菌总量达到104个/毫升,

  4)标志藻类生长的叶绿素a浓度大于10μg/L

  事实上,从水稻田排向江河湖泊自然水系的回流水,大都远超这个标准。近几年,已经有一些自然水系陆续出现触目惊心的绿藻泛滥、水体发臭的严峻景观。可以清晰的预见,经过多年的累积,这个巨大的生态灾难,还会愈演愈烈。若不是以“抢救”的姿态和作为,进行农田面源污染的铁腕整治和源头性修复,累积到自然水系大面积爆发绿藻,就只能是祸在当代、贻害后代了。

  创联新农业智库认为:水稻作为最重要的主粮作物,必须尽早进行总量平衡、科技攻关和生态种植几大关键问题的战略再规划。其中,平衡供需总量、切实削减库存,是重中之重。绝不能再任由扩大种植面积,绝不能再扩大库存。现在水稻种植总面积已超过4.5亿亩,牵扯到的农户总数比玉米还要多。如果水稻生产总量的宏观调控依然麻木、僵化,依然不能有效调控总量持续增长,就不仅是再“爆仓”的经济问题和市场问题,更是关系到严峻的生态问题和农户收益,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小麦:优质不足,劣质压库,“漏斗”区生态严峻

  小麦作为主粮作物之一,国内生产总量足够需求,但优质小麦的缺口较大。近几年,国产入库、进口入市已成顽疾。国储总量与进口总量同步增长的主粮当中,小麦是最典型代表品种。很多面粉厂很无奈地守着附近大堆的小麦,却跑很远费心费力釆购可以满足商品化的优质小麦。未来,小麦市场品种、质量价差将进一步拉大,优质优价现象更为突出。

  我国小麦的整体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拉大,不仅是小规模种植导致的多品种交汇和低品质品种大量种植,而且种、管、收的水平也很低质低效,缺乏可以扺御不良气候的抢收,烘干和仓储配套设备、设施,中原小麦主产区产业链中端的面粉厂,早已经过市场洗礼完成了技术、规模和资本的跃升,而前端的种植还有很多是人工割麦,道路上晒粮,一遇收获季连阴雨天气,就束手无策,常常发霉卖不上价。如果没有国储保底收购,根本没有市场。

 

  小麦的危机有三,一是河北小麦主产区由于常年抽水浇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已形成世界公认的大区域性地下水“漏斗”状生态灾害。二是品种和质量差,低质小麦供大于求。相当比例的小麦质量满足不了面粉加工企业的质量要求。第三也是总量过饱和状态,国储库的常年压仓循环总量不少于7000万吨。占年度总需求的比例也是高迖60%以上。

  3、三大主粮全面饱涨,粮食宏观战略亟待提升

  创联新农业智库认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粮,都已进入全面饱涨阶段,国储“爆仓”危机绝不仅仅是玉米,面对同样高位的水稻、小麦的压仓库容,绝对应该举一反三了。在讨论玉米大幅减种的同时,绝对不能再增加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了。

  从现在开始,三大主粮都必须大幅全面减种。2017年,不仅玉米需要大幅减种3亿亩。水稻也完全应当减种1亿亩、小麦减种0.5亿亩。2018继续大幅减种三大主粮种植面积,减种和改种的地域规划,完全可以在粮食主产区范围内进行短期调整性统筹。这是当前中国最为重大的粮食生产战略。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粮食也是战略性储备物质,保口粮充足自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战略,这是任何时候都是不能松懈的正确战略。但如此就放弃宏观调控,在生态环境灾难进一步加剧、圧仓总量进一步增加、市场低迷进一步谷贱伤农的情况下,任其三大主粮都超饱合继续种植,这就一定是走向战略正确的反面了。

  粮食是特殊的刚性消费产品。少了价格一定暴涨,再贵也要吃饭,反之,多了就一定暴跌。谁也不会因为今年粮食便宜,把明年的都吃出来,明年就不吃饭了。以前是国家保底收,没有市场调节,也没有宏观管控。这才有了仓位饱涨,也正因如此,才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但市场化改革开始之际,应当有个消除高位库存和相对不太滞涨的市场基础才行,否则,一旦国储不保底而市场化,粮食多了就只有谷贱伤农、谷多坑农一条路。

  三大主粮大幅全面减种,这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形成清醒认识和清晰判断。要可靠减少增量、降低高仓位,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更有效的可控手段。要如果不能有这样的调控力度,不能及早进行相关种子、农艺、大豆进口指标紧急调整等配套环节的组织和落实,就是战略错误,最终只能是更大程度的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更大程度的损害农户和粮食生产者的利益。

  战略失误状态下,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事实上就将演变为一方面继续让水库水位上涨,另一方面又让种粮农户在水位高涨的大水库下玩水。这哪会有旺市的行情?无论是金灿灿的玉米,还是黄灿灿水稻、小麦,哪个能带给他们憧憬?哪个能带给他们富裕?一个超级饱和的粮食市场,在市场化条件下,对种粮农民来说,是助农还是害农?

  连续多年国库都超储情况下,再继续增加生产,对国家和农民都必然是灾难。粮食战略做反了,就要出大问题。经济的问题、生态的问题、社会的问题、稳定的问题,都将接蹱而来。

  如果三大主粮的超饱合高位库存不能消解,粮食收储的市场化改革,就一定会因为市场行情恶化而葬送改革。最终走向改革初衷的反面。

  三、谷子、高粱,应纳入主粮品种规划

  1、谷子耐旱、富营养、全球稀缺,是最好的主粮

  过去,谷子属杂粮,没有入国家主粮规划中。

  谷子在50年代种植面积曾达到过1.5亿亩以上。而近几十年全国谷子的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800—900万亩之间。近年,小米价位较高。因此,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导致谷子生产相对过剩。目前,谷子主产区仍有一定数量的谷子库存,同时受大幅下调玉米种植面积的影响,2016年谷子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去库存压力和价格波动的压力。

  谷子是我国以原粮出口的农产品之一, 2014-2015年出口量均接近5000吨。从2000到2015年,出口价格持续上涨,到2014-2015年,谷子的出口价格突破1000美元/吨,分别为1050美元、1278美元。

  谷子属耐旱作物、和小麦、玉米等旱作主粮相比,用水量仅是50—60%的比例,且生育期短、营养价值高,在全球粮食市场拥有独特的差异化竞争力,是最具大批量出口潜力的粮食品种。

  大规模种植谷子,是解决整个中原地区“漏斗”状水生态灾难的可靠战略途径。不用抽水灌溉了,这样谷子耐旱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通过高水平的产业化运营,再加上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攻关解决机械化难度大、费工费时等制约短板,加速攻破谷子产业化的核心难点。应当是一个非常可行的选择。

  创联新农业智库认为:如从良种、良法、良机、良艺、良药、良肥角度进行科学种植,再以国家战略进行全产业链强势打造和运营,就可能形成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主粮战略的整体谋划中,将谷子的种植及产业化配备做为调结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做好国际营销,用五年时间,将内销及出口量提高五倍乃至十倍都是可能的,将中国金谷卖遍全球。这是可以成就出来的。关键要形成国家战略导向。做好宏观战略性调控,找到谷子的最大价值点,将谷子作为战略主粮进行全球市场化布局,是构筑“粮食均衡安全”的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的路径之一。

  2、高粱不仅耐旱,而且有全球领先的优良创新品种

  70年代,高粱也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曾为我国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后来生活水平高了,高粱的适口性略差,就退出了主粮舞台,主要作为制酒原料。但现在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品种杂粮消费又成为时尚,反倒是市场供应不旺。

  我国高粱分南北两个产区,北方是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南方是贵州、四川和重庆。从2013开始,由于白酒消费疲软,高粱的种植面积持续下滑,2016年由于玉米爆仓,种植面积结构调整,高粱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我国出口高粱数量相对较少也无优势。相比于国内,高粱的进口价格更为低廉。缘于进口价格上的优势,反倒是近几年进口持续增加。2012年高粱进口量8.7万吨,2013年进口迅速猛增,达到了107.7万吨,2014年574.8万吨,2015年进口量达1073.2万吨,成为世界高粱进口主要国家。主要是各饲料企业采购,用于替代国内价格偏高的玉米。

  高粱有独特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具有抗旱、抗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耐冷凉等多重抗性,而且产量高、价值较高,高粱遇到旱灾等情况,不会像水稻、玉米等作物受到较大影响。不仅是制酒的主要原料;也是畜、禽、鸟、鱼的优质饲料;高粱秸秆还可用于制糖、制醋、制板材、造纸,加工编织品,做架材、蜡粉;以高粱壳为原料提取色素等。因此,高粱的种植和价值具备相当可观的综合挖掘价值。

  创联新农业智库认为:高粱的生理性,适宜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国情,宜纳入主粮产业统筹规划。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能高粱已达到领先世界的先进水平,近几年也已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先后性,做为畜牧青储或综合利用前景可期。是可以创造综合产业价值的优良作物。通过调整国内市场主粮品种结构,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增加高粱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以此合理调整布局主粮的品种种植结构,以耐旱作物平衡生态资源秉赋。减少地下水抽水灌溉。对恢复重干旱区域水资源生态有直接的积极意义。

  四、构筑“粮食均衡安全”的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

  创联新农业智库认为:对我国主粮行业战略走向的清晰评判,不能人云亦云停留在所谓的结构失衡上,其实,三大主粮并不失衡,相反,最大的危局是三大主粮已全面超饱和。即使去除30%的粮食库存不计算,三大主粮仍然累计超储2.5亿吨。真正的失衡是粮食和大豆种植结构严重失衡。去年进口大豆达到8100万吨之巨。一方面逐年递增的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及毛油,另一方面动用巨额资金过量超储三大主粮。这才是最大的失衡——战略失衡。这是必须要总结的我国粮食战略体系和宏观调控的重大失误。

  只有真正反思并总结,才能真正确立出可以强国、富农的前瞻性战略预判和宏大、严谨的大格局战略发展观,才能大战略先行,不至于在一些不该走的弯路上走的越来越远,以至于让国家为难,让农民受难。

  构筑“粮食均衡安全”的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势在必行。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战场,是十六亿亩主粮农业和农村,无论是种植结构调整,还是农业发展模式转型以及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绿色化的实施路径创新,都更需要与时俱进的主粮农业战略理论的顶层设计。

  战略先行,前瞻引导,进行合情合势的主粮种植结构调整,这也是现在的形势下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才能让农业现代化在计划中前行,在市场中收益,才能强大国家,才能富裕农民!

(作者孙北国创联新农业智库首席研究员 )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