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刘小源:莫让“加班美学”成“枷锁”
点击:  作者:刘小源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7-03 09:53:07

 

 

目前,不少地方周末、节假日陷入“工作状态”,甚至年假都不能休、不敢休,法定休假好像成了“空头福利”。加班调休、带薪休假是基层干部最基本的权利和诉求,但部分基层干部却患上“请假羞耻症”,怕领带不高兴、穿小鞋,“羞耻感”成了阻碍权益落实的无形枷锁,这不仅透支干部身心健康,还形成了无效“内卷”的不良风气。要打破“加班=敬业”的迷思,让干部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说到底,“加班美学”不过是披着奉献精神的形式主义“外衣”。工作时长与态度并不挂钩,不能画等号,如果一味追求所谓的“加班加点”,反而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不良反应,这种“熬时间”的自我感动只会催生“虚假勤奋”,并不是真正的奉献。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少单位将是否“自愿加班”、能否“随叫随到”做为隐形的考核标准,干部担心休假会影响晋升或领导评,因此“跟风值班”、“攀比加班”等没苦硬吃的现象屡见不鲜。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常常处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一人多岗”的工作格局,时常只能望“假”兴叹,因此合理休假才能让基层干部从无效的消耗中解放出来,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落实“纸面福利”,要打破“休不了、休不好”的桎梏。一方面,要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工作统筹,合理安排分工,推行AB岗制度避免“离岗既失序”,破除“离岗恐慌”,让基层干部能够“应休尽休”;另一方面,要摒弃“加班美学”,破除以加班论业绩的思想,更加注重工作效率和质量,不单单只是表面忙忙碌碌实则碌碌无为的形式主义。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地的“底盘螺丝”,是群众冷暖感知的“体感调节阀”,要让“纸面福利”变成现实,让休假权不仅仅只是“装饰品”。

 

会休息才是会工作,休息好才能工作好。要切实让休假制度真正成为基层干部充电蓄能的“加油站”,让基层干部减压松弦,把“真功夫”下在解决群众“真问题”上,当好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员”,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刘小源,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委组织部;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