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刘小源:“求证式”调研要不得
点击:  作者:刘小源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4-09 13:02:47

 

 

改进调查研究”位列中央八项规定第一项,明确要求“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然而,当前个别单位存在“求证式”调研的不良倾向,这种结论走在调研前的方式,无疑不是形式主义的“新圈套”,也违背了调研的初衷。调查研究作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在实际工作 中千万不能“新瓶装旧酒”,要用“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调查研究的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调研不是“补程序”。调查研究工作贵在沉到基层见微知著,找准问题根源、取到解决问题的“真经”。预设结论的调研如同管中窥豹,“带着答案找问题”的调研方式难免失之偏颇。如此调研,不仅找不到真问题,调研很容易“脱靶”,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认知困境中,调研便成了无用功;另一方面没有真实的问题就代表着政策制定可能与群众需求脱节,长此以往,将使群众“有口难言、有话难说”。要摒弃先入为主的调研,让问题当“主角”,唯有此,才能挤干形式主义水分,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

 

调研要与群众能“共鸣”有“共情”。问题从群众中来,因此寻找问题也要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一旦脱离群众,便会失去源头活水。只有把“桌子”搬到群众当中去,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当好问题“记录员”,“扎”到问题堆里去,才能真正了解问题的“痛点”“堵点”“难点”。此外,要把“真功夫”下在解决“真问题”上,用“解剖麻雀”的态度啃“硬骨头”;要善于从“半截话”中察不足,在“批评声”中明方向;要有“半杯水”心态,用“蹲下去看蚂蚁”的谦逊作风,与群众“掏心掏肺”产生“共鸣”。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好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得成果实实在在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人举措。

 

(作者:刘小源,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委组织部;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刘小源:“求证式”调研要不得

    2025-04-09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