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王旭:“三门干部”要多接“地气”走群众路线
点击:  作者:王旭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1-07-26 14:30:48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三门”——从家门到校门到机关门——青年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参与制定、执行国家方针政策。他们多握有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也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脚却从未走进基层、踏入农户,也听不到、听不懂乡土乡音。百村调研活动,正是为了让青年公务员接地气、明国情,真正能与基层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部分公务员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了机关门,其间又缺少基层历练,缺乏实践经验,被群众称为“三门干部”。不少“三门干部”由上级部门直接调任基层,但因工作方式不当、经验不足,常常遭遇群众质疑和非议。

 

“三门干部”“不接地气”,只要表现在于群众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孩子,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对于基层农村根本没有一定的理解,在工作中,就略显吃力,尤其是一些农村之间的琐事,例如土地纠纷、邻里纠纷,更是闻所未闻,政策拿捏不准、言语思路捋不顺畅,无法周全考量群众利益。与群众沟通时“卯不对榫”,有时甚至会激化矛盾。

 

形式化主义让“三门干部”“踩雷”、“背锅”,对于一些上级部门的“三门干部”,不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巨大,对一些表格的要求,多次、重复甚至苛刻,本身基层单位工作压力大,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哪一项工作怠慢了都不行,只能是忙着赶进度。而对工作要求的层层加码,让群众感到在搞形式化主义。

 

“三门干部”缺少业务知识的积累,基层机关单位的工作离不开对业务知识的积累,对于一些新入职的“三门干部”,对业务知识知之甚少,无法对群众的要求、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对于一些“无礼”的要求不知从哪里拒绝,最后把工作做得被动,让群众还不能理解。

 

三门干部”文化素质好、学历水平高,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但是缺乏基层实践锻炼经历,则是他们最大的“软肋”。“三门干部”必须跨出“三门”,多接“地气”,怀揣群众路线这个法宝常走基层,锻炼群众工作方法,增长群众工作经验,听群众之所言、知群众之想、察群众之所盼,方能急群众之所急。

 

作者:王旭   单位:河北省泊头市寺门村镇政府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