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医疗卫生 > 阅读信息
单双祥:关于人的健康及疾病科学预防体系建设的哲学研究
点击:  作者:单双祥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1-15 19:36:56

 

1.jpg

 

2016年启动实施“健康中国2030”行动,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有条不紊地推进实施,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6.5岁、76.7岁、77岁、77.3岁,可以肯定说,这组数据来之不易,人们的寿命持续在增高。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另外一组数据时,不得不令人担忧。201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46344.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3910.3亿元(占30.0%),社会卫生支出19096.7亿元(占41.2%),个人卫生支出13337.9亿元(占28.8%)。人均卫生总费用3351.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2%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65195.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7428.5亿元(占26.7%),社会卫生支出29278.0亿元(占44.9%),个人卫生支出18489.5亿元(占28.4%)。人均卫生总费用4656.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6%。(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权威发布《2016-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从医疗服务角度分析,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全国居民平均就诊6.2次。这些数据足够提醒我们:人的健康状态不容乐观。醒醒吧!!!若再不醒醒,“病夫”的帽子又回来了。

 

一、认清人的健康与疾病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疾病与健康这对矛盾绊随人一生。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工作生活总是充满阳光,充满快乐幸福。 人一旦患上疾病,自身的生活质量下降,学习、工作效率也同时降低,甚至家庭亲人还受影响。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健康与疾病呢?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自身抗病能力,即内因,另一方面外邪侵入损害(外邪是指病源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等等),即外因。任何疾病的发生,总是人的自身抗病能力不足和外邪过盛共同作用的结果。自身抗病能力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外邪过盛是疾病发生的第二位的原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几千年以来,中华中医一直坚持这个理念,只要有名望的老中医也保持这个理念。在此我们可以大胆断言,人类社会还没那个医学能超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认识。

 

然而,自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正气存内”在一些医生心里被冲淡,被忽视,而往往把外邪当成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比如化验、检测、抗生素、抗病毒等等都针对就是病源微生物或有毒有害物质。2020年全世界暴发新冠肺炎再次证明西方医学的缺陷,他们的目的和手段就是针对新冠病毒。而中华中医既要针对病源微生物新冠病毒,更重视提升人的抗病能力。

 

(一)人的自身抗病能力,即人的正气,既有先天父母遗传的,也有后天受环境影响不断提升的。父母遗传的因学术争议很多,没有准确定论,本文不多叙述,在此重点叙述人出生后如何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人的身体正气的强弱,是由体质所决定的,它直接关系到抗病能力。因此,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调养身体、增强体质,使人的全身气血阴阳调和与充实,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关键。如何培养正气、增强体质呢?顺应自然规律是基本,五谷杂粮成长顺应自然,饮食起居也要顺其自然;调精养神、锻炼身体,磨练人的意志力是核心,以及人工免疫和适当药物预防作为补充。

 

首先、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时时顺应自然规律,终生使机体保持天然的抗病能力。人的生命活动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且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相适应的能力。《黄帝内经》就是依自然规律主动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适应四时的阴阳消长,即所谓“顺时摄养”。几千年来,中医一直讲究人的机体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协调统一,即能避邪防病,健康益寿。比如饮食有节,既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又要注意饮食质与量的合理,做到五味调和、适时适量,疾病就远之;再比如人的起居作息也顺应自然四季气候的变化来安排作息时间,人的身体就少生病。

 

其次、重视人的意志力提升,在生活中不断增强抗病能力。人的精神意志活动与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意志力薄弱的人不仅抗病能力差,而且可以扰乱人体气机,使正气内虚,而招致外邪入侵,比如过怒、过喜、过思、过忧都会耗气伤血,气机不畅、血脉不通,气血阻滞,就容易生疾病。因此,日常重视意志磨练,比如参加艰苦劳动,提升人的精、气、神,与此同时,营造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生活环境。中医讲究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机通畅,脏腑气血调和,邪气难犯。静养则神藏,真气无伤,正气充沛,抗病力强,即能预防疾病的发生。经常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强劲,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还能以“动”济“静”,调养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当今太极拳、广播操等健身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对多种慢性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再次、适当利用中药预防与人工免疫促进人的抗病能力。中国中医早就开展了中药预防疾病,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疾病方法,诸多中药,例如蒲公英、板蓝根、黄芪、黄莲、冬虫夏草等都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可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近代采用药物预防传染病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食物与药物结合,因时制宜,辨证施膳而发展起来的药膳食疗方法,取药、食二者之长,确能收到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人工免疫也即通过药物培养机体正气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某些疾病的作用。如在我国发明于16世纪的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人工免疫”法的先驱,先后流传到亚洲、欧洲以及西方诸国,为后世西医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外邪伤害人的健康就生病,中医的外邪特指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西医的外邪主要指病源微生物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比如寄生虫、细菌、病毒、介子气、蛇毒素等等。在当今社会里,由于西医占主流,所以从现代西医角度分析,列出三大类,一类病源微生物直接对人身体的伤害,一类“病从口入”有毒有害物质对人身体的伤害,一类过当医疗对人身体的伤害。当然随着人类心理学的研究与认识,有的人认为心理伤害也能导致身体生理伤害,但在临床应用上没有像中医那样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此不列入。

 

首先、病源微生物直接对人身体的伤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有50%来源于病毒、细菌等病源微生物。他们通过空气、飞沫、接触、血液等路径侵害人的身体健康。

 

其次、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放射线、灰尘、某些职业病等)对人身体的伤害。随着医学发现,好多慢性疾病是吃出来的,比如,一些重金属超标、食品添加剂乱用、食品霉变、激素饮料等等或多或少侵害人的身体健康。

 

再次、医疗过当对人身体的伤害。有些疾病不医治,通过自身抗病能力,三五天就能恢复健康,比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发发汗两天就好。可是,在现实中,病人一到医院,繁多的检查,抗生素的滥用,即使病人康复了,潜在的伤害还留在身体里。

 

(三)疾病防控把脉不准,健康就会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中医辩证法告诉我们:健康是正气旺盛的象征,疾病是邪气过盛的症状,二者亦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任何人从出生到死亡,没有不得病的。得病不可怕,只要科学主动应对疾病,经过一段时间就会痊愈,可怕地是对疾病防控认识不足,小病慢慢转变成大病、重病,甚至死亡。

    

前面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体质过硬,正气十足,精力旺盛的人,不得病或少生病,即使得了病,自身抗病能力强,很快就恢复健康。其实,中医还有一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非常重要。人的身体长期受邪气侵入,健康必然出问题,比如,“三鹿奶粉”、“大头奶粉”、“瘦肉精”、“苏丹红”、“尘肺”等等事件已经告诉我们,身体再怎么强壮,正气再怎么十足,也抗不住这种“邪气”的长期伤害。还有过频使用x射线、过多过量吃高典高盐、含抗生素、激素以及转基因食品等等,同样伤害人的健康。

 

二、我国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953年,参照前苏联模式,政务院批准在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事业单位,兼有卫生执法监督和技术管理双重职能。到1965年底,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中绝大部分及所属地(市)、县(区)、铁路及较大的厂矿企业共建成各级卫生防疫站2 499个,人员4.91万,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1万,新中国卫生防疫体系初步建立。

 

2000年前后开始进行疾控体制和卫生监督改革,在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组建各级CDC和卫生监督所,CDC成为纯技术型事业单位,不再承担监督执法行政职能。2002123日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名重组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启航。

 

    19867月至19979月本人在某空军院校卫生科防疫所工作,全校学员加教职员工共有六七千人,承担六七千人疾病防控就是防疫所的职责,当时防疫所只有3人。尽管人员少,但工作职责任务很明确:一是组织爱国卫生运动活动;二是汇集上一月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门诊量及疾病发生情况并上报,对异常病情要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对进入学院的食品饮料进行抽检化验,发现问题及时销毁;四是对学院食堂卫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发放消毒药,引导全院大扫卫生灭“四害”;六是季节性预防接种;七是搞宣传活动,讲卫生常识课;八是学员入校时进行卫生检疫等等。十一年工作经历,没有感觉有扯皮的事,也想不到有推诿的事,只要学院全体人员患病率低于部队规定的标准,诊疗量又少,就是我们卫生健康防疫职能的体现,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决不允许也没有发生过食物中毒。到现在本人还经常回味上世纪八十年代部队里健康防疫体系既简单又实效的工作状态。真希望当今社会卫生健康防控效能也能回归到这种状态。

 

19979月本人转业到地方。卫生医疗改革本意应该向有利于人民健康方向改,回望地方医改,本人最难以理解是医改为什么非要走市场化?众所周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永远是无价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买卖健康,也不可能买卖健康。然而我们有的官员在资本利益的驱动下就可以买卖健康,就敢把医院推向市场做交易。疾病预防控制本身只有社会效益,不可能产生GDP,既然没有GDP就将他边缘化、弱化。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就暴露出地方疾控体系存在着主动预防意识不强、功能定位不清、职责不明、行政能力缺失、人员队伍不足、职业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短板。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淡化。新中国成立以来,“预防为主”始终是我国卫生医疗战线最重要的方针,尤其是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伟大创举。可是,现如今爱国卫生运动成了稀有语言,即使有的官员在会上讲过,但在实际中很难见到活动。

 

(二)健康监督管理体系在“空转”。前面已经叙述了影响人的健康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而在社会调查中发现维护人身体健康的执法主体变动频繁,遇到实际问题不知找谁,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惑。比如,以前食品卫生执法主体是各地方卫生监督所,食品质量执法主体是各地方质量安全监理所,畜产品执法主体是各地方动物卫生监督所等等,改革后整合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在又划转到各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比如,无效的体验、医疗仪器滥用等等找不到说法的部门。由于机构变动频繁,执法主体设置不科学,相应的职责又不具体,健康监督管理难以发挥应尽的效能。

 

(三)基层疾病防控力量薄弱。疾病防控与医疗市场化本身就存在悖论,众所周知,医院病人越多,收入越大,而疾病防控就是要让病人越少,这是不是一对矛盾。在当今,由于重医轻防,大量财力、物力、人力都“虹吸”到各级医疗机构里,所以基层疾病防控机构即使有人在值守,但也只是应付了事。

 

三、思考及建议

  

人的健康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唯此本人有如下几点思考及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健康我能行”。健身心、强体魄要从娃娃开始抓,普及健康常识,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让人人都知道健康不是医生的事,健康永远是自己自身的事,从我做起,健康我能行。爱国卫生运动要创新,从形式上创新一些人们易学、易懂、易推广的活动。医生更要转变观念,作为医生,把病治好固然很重要,但不是目的,而是要找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再告诉病人或告诉更多人,从而达到“治未病”才是目的。建议将“治未病”这个理念贯穿卫生健康战线各个领域。

 

(二)明确职责强化疾病防控功能。20206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已经明确指出: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作为各级疾病防控中心要迅速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切实发挥自己职能作用。各级政府要将人、财、物向所在地疾病防控中心倾斜,疾病防控中心工作目标就是所在地整体患病率下降。从现在开始当地患病率下降,作为考核疾病防控中心绩效硬性指标,患病少了,健康幸福指数自然起来了,这就是“四两拔千斤”的功效。

 

(三)建立完善健康监督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健康保护网。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健康监督管理仍然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尤其是“病从口入”的监督管理还比较分散,存在着漏洞,食品安全不容乐观,近来几起冷冻食品伤害人的事件足以证明。马克思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无论事物多么复杂,只要按照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去分析,去梳理总能归类。前面本人已经叙述了影响人的健康有三大类,所以我们认为健康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也应遵循这三大类的基本规律。在此再一次呼吁,机构设置如同栽树一样有他的规律,栽树前,要搞清树的内在的本质属性,栽下的树不能移来移去,否则伤了根基,需要很长时间恢复。当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转移到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认为健康监督管理体系和疾病防控服务体系永远属于卫生健康机构两个分枝,如同两条脚,两条脚有劲了,卫生健康才走得远。所以我们建议在原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上组建健康监督管理机构,一些职能该回归一定要回归,该完善一定要完善,真正让健康监督管理体系切实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