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理论建设 > 阅读信息
李旭之:不能离开科学社会主义来谈社会主义!
点击:  作者:李旭之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发布时间:2019-07-08 10:08:40

 

1.webp (20).jpg

 

 

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把真实社会主义还给人民》,其中谈到“社会主义”概念时说:

“主义,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制度构想。社会主义,就是关注社会,让社会美好起来的一种信仰、理念、价值追求和制度构想。社会是人的总和,‘关注社会,让社会美好起来’,说到底,就是关注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让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美好起来。所以,更直接一点儿地表述,社会主义就是关注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让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美好起来的一种信仰、理念、价值追求和制度构想。这就是社会主义不七绕八拐的中国话、大众话概念版本。”

 

这个“社会主义”概念对不对呢?回答应该是不对的。

 

 

社会主义的概念是什么?首先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是怎样揭示资本主义的。

 

马克思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商品入手,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揭示,这个揭示过程在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里。他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一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与社会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制造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二造成了生产竞争的无序与企业在生产中有组织的矛盾,三制造了贫富差距愈以加大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对立。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是所有其它矛盾的总根源。同时,这一基本矛盾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整个过程。因为这一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所以资本主义本身不能消灭它。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一成不变的。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不会永远存在下去,总有解决的时候。而解决这个矛盾,只能从制造这一矛盾的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两者中寻求解决办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化大生产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阶段。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这个过程不具可逆性,虽然有时先进生产力会受到落后生产关系的压制,但最终会冲破它,将落后的生产关系推到,从而再由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它。社会化大生产是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才有,之前的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都不会有。社会化生产也不可能退回到封建社会那种自给自足的个体生产力水平上去,它只会继续向前。

 

社会化大生产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它的生产关系的不适应性。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初期,社会化生产不明显,但有了社会分工,有了分工协作,随着自由竞争的减弱及垄断的加强,社会分工更细,协作更紧密,使得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一国走向国际,直到以两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的帝国主义时期,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最为激烈的时期。

 

若使社会化生产无阻碍或者阻碍较小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中,能改变而且唯一能改变的便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越要求打破生产单位之间的隔离,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孤立,以至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那么在生产资料上,越需要生产资料的一体化,也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提出,不是只在一种理论上的提出,而是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上所得出的。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能够解决这个矛盾以实现社会化生产无阻碍或者阻碍较小的发展要求,是为满足社会生产一体化要求而得出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一词,原意为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19世纪20至3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空想。而马克思恩格斯将这个词与解决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联系在一起,通过无产阶级觉悟起来,为着解放全人类而团结战斗,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为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公有制,从而能够适应和推动社会化的生产力更好发展,为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为科学。

 

所以,不能离开科学社会主义来谈社会主义!科学的社会主义不是什么“社会主义,就是关注社会,让社会美好起来的一种信仰、理念、价值追求和制度构想。”也不是“社会主义就是关注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让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美好起来的一种信仰、理念、价值追求和制度构想。”科学的社会主义不是人的头脑中凭空想出来的一种愿望,它只能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在运动和发展中必然产生出来的一种未来一定会出现的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使然。

 

如果社会主义是“关注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让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美好起来的一种信仰、理念、价值追求和制度构想。”那么对中国历次农民革命来说,至晚从钟相杨幺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到天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等口号中,何尝不是“关注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让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美好起来”呢?如果这种“关注”也叫做社会主义的话,那么可以说历次农民革命也是在追求社会主义,而这种追求既没有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支撑,而且结果历次农民革命都失败了,如此而言,“社会主义”既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历史的必然。所以这种说法实则掩盖了只有到资本主义阶段才固有的其基本矛盾运动和发展的必然,也掩盖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一定实现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规律,反倒成了一种纯理论式或空想式的概念了。

 

社会主义不是纯理论也不是空想的唯心主义概念,它是社会化生产要求的唯物主义必然。我们可以作为一种“信仰”“理念”追求社会主义,完全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基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一定会解决,基于社会化生产一定能冲破一切阻挡,不仅仅是为“价值追求和制度构想”。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追求,规律是保障提前胜利和完全胜利的可靠武器,而不知道规律或者不懂得不利用规律,只空有“信仰”和“理念”,无非是一场幻想而已。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虽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中的社会化生产不发达到一定程度而且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不激烈到最高程度的时候,资本主义不会自动掉头向下,而在它掉头向下的过程中,发展是有两种可能的,而列宁主义则抓住了其中的一种可能。

 

马列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力,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会阻碍发展,当严重阻碍的时候,生产关系就变成了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力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主动而不只是被动地等待新生产关系的产生,完全可以建立起一套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生产关系。要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可以建立适应社会化生产要求的新生产关系,即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给出了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历史证明,苏联中国和东欧等国家就通过这条道路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中国等落后国家快速发展成了当时的世界工业强国。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有什么优势?

 

社会主义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计划经济的最大特征是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计划经济的高效和稳定克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缺陷,发挥了在生产上的合理布局、资源有效配置、更大规模的分工协作的积极作用,使生产不再简单地追求利润而转变为满足人和社会的需求,它消除了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以按劳分配的制度形成更为公平的分配结果,减小贫富差距,缩小阶级矛盾的对立,使人民生活能同步地随生产进步而得以改善和提高。

 

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化生产,将人从私有经济的附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更加自由的个体,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使他们可以在没有差异或差异较小的公有经济单位之间实现有保障的调动和迁移,不再担心失业和失去社会保障,使劳动者整体上实现最大的联合。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化生产的最大优势,可以归结为最突出的一点,它实现了劳动者最大最紧密的联合,形成全国一盘棋,实现全民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大团结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它能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和调配资源,最快速度地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需求,能快速消灭制约发展的一切短板,使不平衡达到基本平衡,差异达到基本一致。

 

社会主义同样也不会是十全十美的社会,同样存在着弊端,但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点不需怀疑。

 

近现代以来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脱胎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而不是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从发达资本主义发展过来。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是列宁主义的一大贡献,它既符合唯物辩证法法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允许有的特殊进程。落后国家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要比从发达资本主义发展过来的社会主义要艰难得多,一方面它要坚决摒弃阻碍社会主义进步的落后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制度和文化。在一破一立中,可能有胜利也很可能有失败,毕竟直接建立在落后社会上的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强大而且顽固的,而新社会人和新思想都往往比较弱小。而计划经济的建立和进步,它所要求的是比自发的、盲目的市场经济更需要计划者有更全局性、平衡性、且更有前瞻性的计划安排,也即计划的本领要强,如果计划者的本领不强或者计划者破坏或抗拒,则很容易造成经济的混乱和无效性,有意无意地制造出诸多弊端,如人的不思进取,需求的不能有效满足,技术更新的压制,市场活力的降低,生产规模的限制等等。但这些弊端是机制而不是体制问题,因为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符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化大生产上的需要,而且这是一个最根本且唯一的发展方向。

 

社会化生产程度越高,与生产资料私有之间的矛盾就越激烈,公有制的要求则越显现。以我们所能周知的情况举例而言,某地或者某个行业,曾出现过很多的重复建设、浪费建设、低价竞争的现象,最后都受到了残酷伤害,不得不提出所谓的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顶层设计”。

 

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公式,按照列宁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加无产阶级专政。若只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无产阶级专政的保障,总有一天公有制也会改变,丧失到资本主义私有制上去。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再一次证明这条公式的正确性,而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便不会有社会主义的一切,不会有人民的一切,历史已有证明。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列宁主义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个论断还是正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的影响在世界上形成了。

 

虽然后来两个阵营的冷战使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谷,资本主义好象垂而不死又蓬勃新生,但研究现代几十年的世界形势可以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很多社会主义色彩,其中最显著地体现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是全球化(已有欧盟一体化,而现在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是逆世界发展潮流,一定会失败),这些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合作,金融的跨国流通和地区货币的统一,以及快速的现代交通的交来去往,都是社会化生产的新形式新高度,它不断要求打破之间的某些壁垒,寻求建立平衡和统一。

 

中国古老哲学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阴阳相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资本主义向上达到帝国主义最高阶段后就掉头向下了,在掉头向下的几十年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因素已进入了资本主义体系内,也正是社会主义因素使垂死的资本主义好似死而复生。但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不可阻挡,资本主义因素在一点点减少,社会主义因素在一点点增加,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一定是未来的必然。

 

还可以断言,若宣扬社会主义国家补资本主义的课不仅是荒谬的,也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是逆社会化生产的大趋势却又在制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如果内行各自为王的私有经济,而外倡全球化地球村,不仅逻辑相悖,而且悖逆了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浩荡大势。

 

 

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设想。

 

社会化生产的第一结果,是世界各国陆续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可以设想,虽然可能还有国家的存在,国界的分野,民族的不同,但很可能先在经济上实现世界的基本一体,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工资福利水平在各国间趋向大体的一致,也或有货币的地区或世界性的统一。而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将可能变为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各个地区不平衡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化生产的第二结果,将会实现世界各地经济与政治上的最后一体化和均衡化,消灭地区间的差异。在差异消灭后,国家和民族形态将会彻底消失,世界由此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但共产主义社会也有其主要矛盾,但可能已不再是社会化生产要求下而主导的矛盾了,换成别一种的新矛盾。

 

如果可以假设,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的发展和要求将进入更高的一种新境界,从世界一体跨越到世界大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里,也许吃穿用度已不再是人的第一需求,有可能从比财富的多寡,上升到比道德的高低,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低级的物质层面提升到高级的道德层面上去,把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由生产力决定的低级阶段上升到由道德决定的新矛盾中去。另一种假设,共产主义社会末期将彻底实现无处不一样的静态,那么人类社会也将走向灭亡,或再开始新生。而不论哪种假设,都是符合宇宙法则的。

 

无论遥远的未来走向何方,而在当代,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必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它是我们不断追求而且一定能够追求到的一个目标。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有修改)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