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王兆江: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点击:  作者:王兆江    来源:重组股投资研究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2-04-12 09:56:43

 

 

新华社北京410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这是一个提纲挈领经济发展意见,对中国未来市场有着深远而又重大的意义。内容较多,我们通过指导思想来看一下中央想传递什么关键信息?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用一句话概括,即:建立以为主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这个我,可以理解为以中国中央政府为主导的中国市场。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经济体系呢?

 

主要目标里最后一个目标关键几句话需要注意: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推动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这才是本意见的点睛之笔,而其他的目标最终是要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努力的。

 

各位,中国市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市场生产能力和消费规模。但总结过去,尽管我们有这样的优势条件,却没有享受该有的尊贵待遇以进口原材料,也没有高附加价值向国外输出,中国过去的经济模式就是进口着高价原材料,赚取最微薄的利润,来供养其他国家经济发展。

 

我们这样的模式处在全球经济链中,是非常被动的,它包括两方面:

 

第一,是国际经济贸易地位被动。比如说,我们需要什么,什么就会涨价,比如铁矿石,石油,铝,粮食作物等等;总之,中国虽然是全球大买家,但享受不到VIP客户的特有待遇,在中国崛起之势下,还经常被打压。

 

第二,是产业发展被动。比如我们生产手机,美国想卡着芯片;我们搞基建,汽车需要钢铁,澳大利亚卡着铁矿石,我们需要发展新能源,有资源的国家卡着锂,镍,铝等重要矿产,反正中国要发展,其他国家就会倚仗自己的优势资源卡中国脖子。

 

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向全世界输出物美价廉的商品他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欧美惧怕中国,又离不开中国?看看2021的进出口数据就知道了。

 

 

 

如果欧美不从中国进口商品,真的会找到全球其他更合适的大国来替代吗?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中国具备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具有廉价生产优势,还有足够大的产能。

 

这也是为什么俄乌战争,欧美敢大胆制裁俄罗斯,却不敢大胆制裁中国的原因。如果制裁中国,中国也可以选择罢工,断供。

 

那么,中国怎么才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由被动变主动?

 

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这种大市场背后是一个强政府,对供应环节可以直接实施干预,保障供应和价格。不难发现,高度的市场化,对国家产业升级,往往会形成阻碍,国家越需要,很多商品价格就会水涨船高,特别是某些行业形成垄断格局,政府越想干预就越难保供应,所以高度市场化对应的就是高成本。

 

最后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削弱产品竞争力,打击消费积极性,拖累既定的产业发展目标。

 

当然有人会说,只有市场化,才能更快地推动产业升级。但问题是,以国内外产业链对商品和服务供应层层加码的态势,最后传递到终端消费,是否能承受高昂的成本,或者说完全接受这种成本需要多长时间?

 

所以,以央企国企为主导的需求和生产,一,可以对供应端直接干预,更有实力议价,定价;二,生产供应节奏更具自主性,国外想掌控价格却无法把握中国需求节奏;三,统一生产调度,让外循环需求根据中国的节奏来走,四,掌握贸易主动权,即可以掌握货币主动权。

 

对国际买家地位来说,就要从主动变被动了。因为供应端完全掌握在中国政府主导的市场里,中国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对主要需求方,按需分配,也可以指定交易货币,那定价权就回归中国了。

 

有人会问,买方国家不会换个国家买?之前说了,第一,要有产业链,第二要有价格优势,第三还得有足够劳动力和产能。符合这个条件的国家有多少呢?

 

越南?缅甸?印度?非洲各国...恐怕都不符合条件。

 

不要小看商品供应的影响力,它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政府威信,甚至自主性。假设中国对世界罢工,欧美会不会害怕?一定会的。

 

中国为什么现在推出这种经济模式呢?

 

完全是时势需要。美国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多年前精准预言了中美之间的冲突,他特别强调了中国无法和平崛起。

 

这一点从俄乌战争就可以看出来。俄罗斯同样具备大国基础,有广袤的土地,有强大的军事,最重要的是,有资源。俄罗斯想不想崛起呢?当然想,如果不想,普京曾经也不会对西方抛出橄榄枝。但结果呢,总是被找理由。群起而攻之!做大,是有风险的。

 

中国,同样面临这样一个局面。怎么办呢?那就要化被动为主动,掌握主动权,发挥统一大市场优势,以内循环主导外循环,灵活周旋国际关系,确保我们的和平崛起!

 

作者:王兆江  来源:重组股投资研究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