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袁大成 |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社会建设带动经济增长
点击:  作者:袁大成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3-31 12:25:03

 

1.jpg

 

  一、导言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房地产,基本建设越来越乏力;而中国的经济智囊们在应对中国经济下行方面,还是缺少真正有效的办法,他们所建议对体制深化改革,以抵制经济下行,都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在我看来,问题正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出现问题。亟需中国经济的指导者寻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这些经济增长点快速生长为新的经济领域。

 

  从宏观经济学看问题,社会经济需要建立在生产与消费的动力平衡上。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受到企业管理式的微观经济观念及日常经验的影响,一直把“剥削-积累-生产扩大”当成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所以在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看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正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 结果导致中国迟迟不能进入小康社会,更不提进入世界富裕社会国家了。由于中国不惜代价的外型型经济的政策,使得由于收入过低导致的经济失衡被掩盖起来,现在,世界各地到处充斥着中国的廉价商品,继续靠出口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产品已经难以为继了。中国已经到处出现生产过剩和产能过剩,导致中国经济受到很大的下行压力。

 

  实际上这些过剩现象在目前的中国大都属于“相对过剩”。由于中国人均收入还在世界还仅排在第70名以外,所以中国经济的近一步发展空间在于提高中国内部的消费水平,拓宽国内需市场的容量。但是,由于中国贫富差距很大,而中国富人的消费力已经不能在有意义的程度上作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了,因为富人再富,一个人一顿吃不下一头猪。所以需要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特别是中国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实际收入水平,才能真正而精准地提高中国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提高中国社会购买力,增加低层社会成员的实际收入水平的重点,可以通过社会建设来落实。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很重视物质建设,一直大兴土木,可以说,干劲十足。但是对社会建设却不了了之,没有把社会建设也看成是重大的建设项目去重视,去规划,去建成。所以中国有必要要补上社会建设的缺失。

 

  社会建设是政府的项目,要靠政府来搞的。现在,中国有以下几个没有完成的重大社会建设项目,亟需政府立项和完成。这些社会建设完成后,不但可以补上中国社会建设的短板,提高中国社会进步指数,而且会给中国经济进一步创造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目前可行的社会建设项目

 

  我们认为中国目前可以把以下社会建设项目,放到最近的计划日常上, 即:


  (1)、社会养老体制建设;

  (2)、公费医疗体制建设;

  (3)、社会贫困保障体制;

  (4)、义务教育体制建设。

 

  这几个项目都需要由政府组织立项,规划,实施和完成。没有这些社会建设的完成,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一直有种观点认为,政府管的事越少越好,政府主要负责外交和国防,其它事情都交给市场去办才对。这种观点的推销者们说,西方国家就是这样搞的,所以西方国家就发达起来了。这是出于无知的误导!其实,以上社会项目在西方国家也是由政府负责的,并不是交给市场去搞;市场其实是无法承担这些项目的。 所以中国政府不要听这些的误国馊主意,把政府的责任担当起来,把中国的社会建设搞起来,搞好。

 

  下面我们重点讨论前两项社会建设的内容。

 

  三、建起全覆盖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目前,中国尤其在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障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些地方虽然给农村老人每月几十元补贴,那是笑话,远远不够中国人维持生活的最低开支。这些家庭还是依靠自己的儿女养活自己。我们认为,在中国要维持一个最低的生活水平,每月最低需要1000元以上的收入才行,而中国城乡目前65岁以上的老人中,至少有一亿人可靠的月收入在此水平以下,应该由国家出面,给这些无收入和低收入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一律补齐到每月1000元。以后每年逐步提升(建议每年提升6%),逐渐消除养老金收入的差异。

 

  这项开支,每年大概需要1.2万亿元,由于这个财政开支直接给了社会最需要的人群,所以大部分会做为购买力注入了中国国内市场,在乘数作用下,通过一年内的多次循环,可给中国经济带来大约4 — 6 万亿的GDP增量,大约占中国目前GDP总量的5%—10%。可使得中国经济规模上个小台阶。

 

  这项制度的实行,可以直接提高中国社会的进步指数,降低中国城乡无养老金的老人的自杀率,建立起中国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不必拘泥这些老人过去是否交过养老金,应该一致同仁,无差别地把中国城乡退休老人的最低生活费提高到每月1000元。并且由于这项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解除了中国社会“谁来养老”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全社会成员的消费信心,进一步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四,公费医疗体制建设

 

  坦率地说,中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是目前引起人们最多诟病的领域之一。 因为曾经的医疗产业化的改革,把中国的医院和医疗服务推向了市场,医疗成了商业,医院也成了追求利润的公司。在市场生存法则和利润驱动下,中国的医院成了有病无钱莫进来的地方。甚至,不管病人的病情多么严重,只要没有及时缴上钱,医院马上就停止治疗,即使那些血流不止的伤员,也必须要先缴上钱,才能得到救治。这激起人们对医生们的冷漠的憎恨。医生们在中国竟被称作“白狼”!由此引起的医患矛盾也常常激化到爆发地步。其实医生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因为医生若给还没有先缴钱的伤病员治疗,医院若因此没有收到钱,医生就得用自己的工资赔偿医院。我们必须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再也不能让令中国蒙羞的见死不救的现象再在我们中国的医院里再次发生!

 

  首先,我们中国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再是自负盈亏的产业系统,而要恢复成为救死扶伤的事业单位,必须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无差别的服务。医院和医生都应该和市场业绩脱钩,其中医生们可以享受比我国公务员更高的固定工资,其工资等级也只和其技术和学术水平相联系。所有医务系统的工作人员,其工资由国家建立的全民医疗保障基金统筹安排发放。医院所需的医药等费用开支,应该和医院所用的水电费一样,由全民医疗保障基金在各地的办公室负责报销。这个环节里要防防药厂向医院行贿,让医院滥用其产品,从而挖空国家医疗保障基金。防范措施除了加大对行贿受贿双方的打击力度外,还可以考虑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大部分应该向国有药业公司采购,同时规定,国有药厂的利润须上缴给全民医疗保障基金,这样即使有高药价所形成的高利润就会回流到国家的医保基金。国有制是防范腐败的最好体制。

 

  下面,我们先来来讲讲中国公费医疗体制的,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及其服务方式:

 

  1)、首先,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旗下的所有医院和诊所,应向所有中国的居民提供免费的门诊服务,就是说,所有拥有中国居留权的居民,在全民医疗保障系统的医院看病免挂号费,而且一般性的检查项目,如验血,B超,拍片,CT等等,也是免费的。但是少数昂贵的非紧急检查费用,可以考虑自费负担一部分。

  (2)、对于需要住院的大病,病患者的住院的所用医疗费都由全民医疗保障基金负担。所有抢救费用,也全部由全民医疗保障基金负担。上不封顶。

  (3)、关于药费,对于绝大多数无需住院治疗的小病患者,其药费自理,以节省社会医保资金用于大病的免费救治。

  (4)、对于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小病药费,只要其出示医师所开的处方笺和低收入证明,药店须一律只收该药品的出厂价(或由医疗保障基金报销低收入者们的药费的大部分)。

  5)、所有中国国民都有权享受全民医疗保障的各项服务,而不管其是否有能力缴纳医疗保障税。

  (6)、总的原则是小病保医不包药,大病全包。因为对于平常治疗头疼脑热之类的小病小疼的药,一般情况下,国民自己都能负担得起,由个人承担药费,是大家能接受的。而国家之所以需要建立社会范围的医疗保障制度,却是因为对于社会绝大多数人来说,万一发生大病,个人的财政能力是无法承受的起的。因此需要国家出面把医疗资金集中起来,对患了大病的人实行全公费医疗。一般来讲,大病不可能同时发生到所有人的身上,所以不必担忧国家财政负担的问题。另外,任何人都有得大病的风险,没得大病的人也不会计较这种方案对自己“不公平”。

 

  小病自费药费,可以集沙成丘,用于个人财政负担不了的大病。所以应该是小病自费,大病公费全包。因为得大病的人相对小病要少的多,所以,总负担并没有增加多少,却使社会成员不再担心一但得大病,就家破人亡。

 

  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至少应该是:小病免费看病,自费买药;大病费用国家全包。特别要废止把医疗费按月打入国民自己的医疗卡中,由他们当钱花,特别是中国的公务员,不管有病无病,每年医疗卡都打入上万元自己控制的医疗费,让他们自己当钱花用。这是对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国家应该医疗资金集中起来,对全体国民实行无差别的大病全包的医疗制度,对于大多数无病的人,没有必要每月给其医疗卡中打钱花。

 

  公费医疗费用的来源

 

  国家公费医疗费用的来源当然是来自国家税收。就是说,国家不必把医疗费的筹集专门列出来,而应该和税收在一起收。每个在中国有收入的居民和公司,如果收入超过一定水平线,都应该缴纳所得税,由财政部根据实现需要统一安排各项财政开支,包括医疗开支。由国家财政部门把这一开支划拨给国家公费医疗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第一,虽然只是收入高者交税,但是,公费医疗的范围却不应该以此为限,就是说,那些无收入者,也应该包括在公费医疗的范围之内。

  第二,公费医疗体制,应该以全国为单位来统一安排规划,这样就避免了以地方各自为政所造成的各地财政贫富不均问题。

  第三,该费用为强制性的。即使有些富人参加了私人医疗保险,不打算享受公费医疗服务,也得缴纳此金。

 

  体制

 

  国家公费医疗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一个垂直领导的国家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管理公费医疗基金的使用。

  医院:公立医院的所有工资和公费医疗有关开支,由国家公费医疗基金报销和划拨。当然,公立医院不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产业单位,所以上报的费用不能含有利润成分。公立医院的基础建设和设备更新,由国家财政另行统筹,不在公费医疗基金的开支范围之内。

  个人:国家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发给每个在中国的居民一张医疗卡;个人到公立医院就医看病时,刷卡,签字(儿童的名字可随着父母的医疗卡中)。国家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根据这些资料报销各医院的免费服务开支。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保持医院和医药部门是国有制,很重要。如果医院是都是私立的,那么,医院造假或乱开药而骗取国家的医疗费就会发生,如果让医院成为可以利润留成的产业部门,也会使医院部门骗取国家的医疗费。所以,医院只能是社会非赢利的社会公益部门,所有医务人员拿固定工资,制药企业,也应该是国有企业,这样,国家就不必头疼如何制止药价虚高的问题,因为在国有制的体制中,高药价所带来的制药利润应该上缴国库,再拨到公费医疗基金中去。这就象钱在一个人不同的口袋间转一样,不会造成国家医疗收支失衡。

 

  以上只是为中国建立全民公费医疗保障体系的提供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当然建立这样的体系还需要更充分地研究和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但是,无论如何,建立这样的体系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难事情,而是非常可行的。希望中国政府能及早考虑之。

 

  五、结尾

 

  中国的某些“经济学家”们可能说这是“大锅饭”,让中国经济背上“福利制度的包袱”,而要影响中国的竞争力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了。其实,这些项目的建成和运转,更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平衡运行;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保障,本质就是大锅饭。大锅饭本是历史的进步。国家应该通过税收杠杆,把沉淀在富人柜子中的钱收上来,建立起人人(包括富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制度。

 

  和谐社会,就是要有基本保障的人人有生活安全感的社会,目前世界上福利制度搞的最好的的国家瑞典,其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一。

 

  另外,把社会福利制度视为“包袱”也是浅陋之见。实际上,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一味追求资本积累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随着生产力的大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过剩”人口被抛出生产岗位,导致社会有效购买力萎缩,生产过剩,经济下行。正是社会福利制度,把沉淀在富人钱柜中的资金收取上来,重新注入经济循环,保持了经济了经济平衡运行。

 

  所以,社会福利制度,并不仅是社会慈善事业,而且具有重大的经济学意义。退一万步来说,即使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力所谓的竞争力,那也不能本末倒置,为了所谓的“竞争力”而国家变成为驱赶着无数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厂,环境污染,人民贫穷.最终导致消费萎缩,生产过剩,经济失衡。


  【原创】来源:昆仑策网)


1.webp (2).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