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百姓话题 > 学习教育 > 阅读信息
李如男:留住人才也应是中国教育的努力方向
点击:  作者:李如男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0-08-05 11:45:49

 

近期,随着各地高考志愿的填报结束,河南省的驻马店理科状元吴思琪即将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就读。说起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她说,去年看到美国制裁华为的消息,让她很受触动,就想投身这个专业,希望在这个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不得不说,看到祖国的年轻一代,有这样的想法,知道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有价值的人,真的很让人振奋。

 

不少网友表示:这才是中国年轻人该有的样子。但同样有些人表达了担忧:现在的你也许很有骨气,希望毕业后的你不要被国外那些诱惑而抛下祖国。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我们国家接连不断的人才的流失情况,就拿前几天火热的是某院90多人才集体离职事件,网上猜测众说纷纭,暂不说是因为工资不到位或是没有项目这些猜想,但是人才流失似乎一直在发生,如同某教授说的自己辛苦养的鸡到最后下到别人窝了。据统计,硅谷每年都要挖走清华北大16%的尖端人才,而清华北大毕业之后多半是选择留学,但毕业回国的人仅有20%左右。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就这么为别人做嫁衣,怎能不让人心疼。

 

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国国籍成为哈佛终身教授,曾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被美国人称作“国宝”的余茂春,22岁时赴美留学定居,对中国有百科全书般的认识,是蓬佩奥首席中国政策规划顾问,美国政府前所未有的聚焦、攻击中国,这位华裔学者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此数典忘祖,着实让人愤恨。相比之下,我国科学巨匠施一公,85年被保送清华大学,成绩年年名列全年级第一,出国深造年纪,轻轻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导师公开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学生。校方提供百万基金优质待遇极力挽留,他毅然回国。他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此等胸怀,非某些见利忘义的跳梁小丑可比。

 

然而,让中国的人才留下来不能只靠人家的爱国热情。科研人才也是人,也要活着,留不住的那些人才,其中的大多数在在学生年代同样有爱国激情,只不过被社会将爱国热情磨灭而已。我们国家的科研环境不好众所周知,科学家受到的重视程度跟国外比也是望尘莫及。要想创新,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有配套的制度和待遇,如果没有,那必将面临人才的大量流失。培养出人才固然可喜,留下人才也应是重中之重。

 

作者:李如男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西环路办事处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